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随笔」听雨--黄侠 ‖ 海南候鸟种种(二)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

来源:本站    作者:听雨--黄侠    时间:2024-12-27      分享到:


确定了异地择优养老的理念,接下来,就是怎样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之中,真正把他乡作故乡,生活得踏实而愉快。

一、具有独立的心态和生存适应能力

我有一个晚辈,几年前听说我们在海南过冬,就有给妈妈在海南买房的想法。她多次咨询我们在海南生活的种种细节,却迟迟没了下文。后来我问她,怎么又改变主意了?她回答说,我妈妈对我们太依赖了,把她一个人放在那儿,我们也不放心啊!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在异地他乡生活,适应能力是必须的,这其中包括生活的基本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一点点对智能化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住在我们一楼的一位八十多岁的浙江老太太,有一天找到我说,家里的宽带上不去网了,问我们家是不是也这样。我告诉她,大概是线路出现了故障,已经给移动公司打过电话了,对方说是下午就能修好,安慰她耐心等待。

只见她一脸的愁容,转身离开时嘴里还在唠叨着,没有网络了,我好难过哟!也不能看电视剧了,还要在美团上买菜呢!

我对先生说,这位老太太真不简单,八十多岁的人了,一个人生活在这里,微信、网购样样都玩得溜,生活也很规律,每天上午去会所打牌,下午或散步或去宅鸟驿站取快递,一个人的生活,却很从容惬意。

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里,像这样的独居老人还很多,当然更多的是老夫妇两个,相依相伴,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有滋有味。

和我们在一起唱歌的李大姐,济南人,39年出生,马上就要进入八十六岁的高龄了,她老伴儿比她还大两岁,已经是接近90岁的老人了,老夫妇俩每年都要来海南住五个月以上,真正如候鸟一般,飞来又飞去,生活方式跟年轻人没什么两样。白天参加唱歌,晚上跳广场舞,腿脚特别利索,每天走1万步跟玩儿似的。每次看到他们,不是去附近的市场买菜,就是取快递,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

二、总要爱着点什么

作家汪曾祺说过,人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事实证明,这理论适应于地球上的所有人类,尤其对于退休一族来说,尤为重要。

赋闲在家,远离了职场,自己的社会功能渐趋弱化,甚至是被边缘化。这个时候,如果还不改弦更张,热爱点什么,转移下关注点,心情多半会不太愉悦的。如果再远离家乡,去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即使再美丽的风景,也会有审美疲劳的时候,最终,则会被无聊难耐的情绪所淹没。

有一次,我在某条上发了一组海南风光的图片,并简单写了一段文字。谁都给美丽的风光没愁,于是评论区里,自然是一片赞誉之词。

不料,一条不和谐的信息却飘然而至:海南有什么好啊,住几天还行,住久了,一点意思都没有,太无聊了。

我不免忍俊不禁,心里想,这位一定是个既没有爱好,又耐不住寂寞的人,在海南这样一个远离喧嚣,远离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地方,自然是呆不住的,难怪会有一肚子的牢骚。

以我们小区为例,往往呆得时间长的,乐不思蜀的,多半是有着各种爱好,和强大适应能力的人群,有趣的是,女性往往在这里更适应,更活跃,参加的活动多,更有幸福感。

而男性的活动项目选择则有限,如自己再没有什么爱好,又不能象在老家那样,常有三五好友,喝酒练地摊,久而久之,自然就会生出无聊的情绪来。

我们小区有几十个兴趣爱好群,当然有一些早已名存实亡,有一些成不了规模,若论活动最好的,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要数书画诗词群。这个群里的老龄庄主居多,在北方家里,也多是以习字作画为生活常态。来到海南,除了有气温和环境的变化,其他生活规律如常,不仅不会感觉到生活的无聊,还会更加激发出创作的热情来。有时看他们在群里互动不断,唱和不绝,即使不会写诗作赋的我,也不免深受感染呢!

三、适应独处,享受独处

当然,在这庞大的候鸟大军中,更多的人选择了跟北方家里同样的生活方式,也不参加什么集体活动,就是单纯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这种人,其实心理更强大,既有适应环境的能力,更有独处的能力。

这类人群一般都是很自律的,每天的时间都会打点的有条不紊,充实而闲适。有朋友或有玩伴儿的时候,可以海阔天空,高谈阔论;静下来的时候,内心便总有自己的谋划。寅时做什么,卯时做什么,何时买菜做饭,何时读书追剧?自己的时间自己做主,不需要就着谁,则会更轻松,更有效率。

有着独处能力的人,可以真正做到四海为家,在哪里都会安心自得。

所以说,若要在海南生活得丰富多彩、心情笃定而踏实,有独处的能力,有生活的能力,另外再热爱点什么,就基本没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