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王传钧 ‖ 从“班组‘六好’”新闻,看写作之道与投稿之要
在新闻写作领域中,如何清晰、生动且富有深度地展现一个主题,是每一位通讯员始终不懈追求的目标。今天,我们以2025年1月3日《济宁日报》所刊载的《班组“六好”,为何被企业大张旗鼓表扬?》这篇稿件为例,能够从中获取诸多宝贵的经验以及新闻写作的技巧方法。
首先看标题,“班组‘六好’,为何被企业大张旗鼓表扬?” 这个标题独具匠心,其优势和特点十分显著。它采用了疑问的形式,成功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了解企业大张旗鼓表扬“六好”班组的背后原因。这种提问式的标题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其产生阅读的冲动,是吸引读者的关键第一步。
进入正文部分,其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开篇先明确了“六好”班组的具体内容,即政治素养好、安全质量好、任务完成好、节支降耗好、自主管理好、技能素质好班组。紧接着,阐述了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为推进“六好”班组建设所制定的《班组建设管理办法》,将“六好”班组建设理念融入生产一线,并强调其作为战略任务全方位推进,让读者对“六好”班组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论述过程中,丰富的事例支撑使文章内容充实且可信度高。例如,义桥煤矿综采二区电修班班组长夏磊带领班组成员钻研技术,完成多个智能化工作面的安装与调试工作;阳城煤矿综采一区生产三班班长张国光所带的班组连续6次建成“六好”班组,单月奖励突破3万元,并摸索出“三抓三重”班组管理法。这些生动具体的事例,让读者切实感受到“六好”班组建设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和显著成果。
当然,文中还巧妙运用了数据来增强说服力。“2024 年,集团‘六好’班组评选已覆盖至全部880个班组”,直观地展现了“六好”班组建设的广泛影响力和深度推进;“仅2024年,金桥煤矿就为‘六好’班组、‘明星班组’发放超30万元奖励”,通过具体的数字,让读者对企业在“六好”班组建设上的投入和激励力度有了清晰的认知。
再看不同煤矿的具体举措,如在金桥煤矿,每月以“荣誉餐”的形式为“六好”班组举办“班组团建”,还有奖励金、绩效考核加分、疗休养名额等激励措施;义桥煤矿每月评选“金牌班组”,开展竞赛活动;龙拱港积极培育“卓越班组长”,在全国港口行业竞赛中取得佳绩。这些多样化的实践案例,充分展示了“六好”班组建设在济宁能源集团不同单位的落地生根和创新发展。
在引用人物话语方面,文章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引用济宁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对班组建设的深刻见解,“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是构成企业管理金字塔的塔基。班组是企业战略落实的基点,一切战略目标必须落地于班组。”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最后再看结尾,“‘六好’评选,如春风化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动力。”简洁而有力地总结了“六好”评选的重要意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我想在这里着重强调一下,那就是“如何投稿”的问题!请你注意:《班组“六好”,为何被企业大张旗鼓表扬?》一稿投给了《济宁日报》的“产业经济”版,发在了“一线报道”栏目里。因此,你需要知道你所写的稿该投给谁、发在哪儿?懂得这一点非常关键。
就如同每个人的脚有不同的尺码和形状,需要合适的鞋子才能舒适行走,投稿也是如此。媒体编辑们对于稿件往往有着各自独特的偏好和要求。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盲目投稿,就如同让大脚硬塞进小鞋,不仅难受,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要做到“投其所好”,首先得深入研究目标平台或报刊的风格和定位。比如,有的注重深度报道,有的偏爱轻松有趣的短文;有的追求文学性,有的更看重实用性;有的设有“区队班组”版或“班组天地”版,而有的则没有设此类版面。了解这些后,我们在创作时就能有的放矢,使稿件内容、风格与目标契合。同时,还要关注编辑的选题倾向。不同时期,编辑们关注的焦点会有所变化。跟上这些节奏,让我们的稿件主题与之呼应,就能大大增加被选中的几率。好了,以上这些就是我要特别强调的内容。
一言以蔽之,《班组“六好”,为何被企业大张旗鼓表扬?》这篇稿为通讯员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借鉴,在标题制作上,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正文中,逻辑清晰、事例丰富、数据精准、引用恰当;结尾部分,简洁有力,升华主题。通过学习这些技法,通讯员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宣传工作服务。
- 上一篇:上一篇:「评论」武昊 ‖ 现代人写不出好的“古诗”了吗?
- 下一篇:下一篇:「评论」王传钧 ‖ 宣传济宁,这份信念何以如此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