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评论」周英 ‖ 化时间为空间——漫谈戏曲舞台的写实与写意

来源:本站    作者:周英    时间:2025-02-11      分享到:


时间决定戏曲舞台上的写实,而空间决定戏曲舞台上的写意。

在营造写意情景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真实的现实,而艺术,尤其是戏曲舞台艺术往往是失去真实的写意,但失去写实也会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形式大于内容的危机。如果写意的话必须具备超常规对民族文化长河中的智慧的提取。

未来的戏曲舞台艺术不仅需要形,更需要寻找无形的写意。在现代的戏曲舞台上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观众有了更多的艺术欣赏渠道。尤其是科学的介入,让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智慧性,开启了前所未有的超越想象的空间。未来戏曲舞台上将不会指望传承那些程式化的艺术,而应该是让程式化更加自由,展开想象力量的空间写意,而非写实。

我们今天会发现在戏曲舞台传承下,出现许多让戏曲艺术无法创新的悖论,因为传承和创新是在矛盾中产生的转换,所以说艺术,尤其是戏曲艺术就是那些超越人类认知以外的体验。这些认知才可以称之为写意,而非人类眼见为实的传统概念总结出的艺术创作规律。

戏曲艺术蕴含着民族智慧的深邃魅力,蕴含着未来空间概念的写实终结,那些所谓传统的经典的概念,有的已经不是经典了,因为现在的人类的认知更多的是从感悟中寻找到灵魂的共鸣,是抽象中的想象,而这种思维我在这里称之“沁维”。艺术的创作不是思维,而是沁维,只有从内心深处自然产生的感情水波纹,才能产生一种梦想的涟漪。而这种梦想的涟漪,往往是艺术作品原创的根基。

今天的戏曲艺术的创新,如果还是从过往的认知中寻找创新路径的话,其实已经不可能了。真正的创新,不是从稳定均衡状态中挖掘出来历史终结与传承,而是从一种模糊的不稳定状态的写意中寻找到创新。是人类的自我感觉的否定之否定,是一种感悟与想象的现实。现代戏曲一定是在“梦想成真”过程中,发现的写意创作出来的神来之笔和天籁之音。

化腐朽为神奇,化时间为空间。

真正的创新妙想往往都是在不可预测中涌现出来的,是以创作者的宇宙观和对苍穹向往的认知结果。创新往往是在摆脱传承后的不收敛和不可控的空间中的自信留白,以及在在留白处写意的智慧。留白是因,写意才是果,当留白和写意因果在创新的戏曲舞台空间中寻找到智慧的话,就可以之取代传承的力量和不确定留白空间的未来性。创新是为了百年后的再传承,而传承是为了给创新提供一个支撑点,从而达到与每个时代不同灵魂的联通。

自由戏曲舞台空间,是灵魂摆渡的空间,是创造吸取未来新概念的的写意智慧与留白的民族自信。

戏曲艺术是自下而上的艺术形态,不同于西方的戏剧是自上而下的。戏曲之所以成为自下而上的艺术,就是因为它来自于民间,来自于民俗,来自于自然。戏曲舞台的再传承来自于创新。未来戏曲的创新会发展我们这个时代无法预见的神奇的写意性曲味。

其实,所有我们可以寻找到的戏曲艺术经典作品,都是依赖今天创新的参照系,传承不仅可以与创新互相参照,还可以用写实的时间刻度,去创造写意的空间。传承是我们初始创造奇迹的丰富经验,也是聚点留白空间魂牵梦绕与现实,不约而同地表达新的戏曲艺术新概念,也能在戏曲历史的交叉路口中聚焦时代、创新凝聚力,去让写实与写意共生共存。

传承承载着创新的意义,挖掘出来曲味的感悟,连续性的时间记忆的文本。传承的变化自然连续映射出戏曲舞台的空间创造。

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是重复的传承和创新,在流逝的时间与空间中寻找到戏曲时间写实与写意的曲味,以及舞台上经典作品的历史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