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评论」赵伟明 ‖ 二人转生态建设的四个观测点

来源:本站    作者:赵伟明    时间:2025-03-04      分享到:


二人转生态建设是一篇专著的体量。今天我只谈四个观测点,也就是点点题,请各位方家前辈批评指正。

第一个观测点:原生态二人转的保护

所谓原生态二人转(过去有个不雅称谓叫:滚土包的二人转)即指没有经过士大夫加工,没有领导批准,部门审查,也没有新文艺工作者雕饰,由东北农村地区民间艺人自发创作传承,久演不衰的二人转。这是二人转艺术的初心状态,应该给其更长的自由成长的时空。

作为研究者不能只盯住人家粗俗的一面,还要看到它皮糙肉厚的旺盛生命力,更不能有文化优越心态总想着要规范人家。《诗经》为什么好就是不规范嘛!十五国风啊!各美其美。《离骚》为什么好,不就是发愤发泄甚至有些发疯,极端个人化个性化就是不规范嘛!

原生态二人转好就好在不规范。规范了就同质化了,就标准件了。二人转艺人说“演戏全凭一腔血“,每个人的血是不同的,血脉喷张的原生态二人转能在其观演区域站住脚就是活力。

我曾看到过一幅漫画”戴着防毒面具看二人转“,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了。二人转更多的是氧而不是毒,即使有那么一点毒也是人体是可承受的,人体是复杂的,没有毒素进入是不舒服的,甚至某种程度看那点毒有益无害。二人转也有个文化多样性和表现形式丰富性的问题。

第二个观测点:强化二人转的内在喜感

二人转好听好看有意思不是仅仅靠演员硬演出来的,而是编剧编曲演员先期酝酿设计出来的,如果没有内在的喜感,演员使出吃奶的劲都是事倍功半。前几年我曾看过一个拉场戏,又噪又闹,剧本在文学上没有任何内在喜感,完全靠演员外力加持,味同嚼蜡。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经典,《猪八戒拱地》里的猪八戒就具有内在的喜感,他能力有限时常被妖怪打得屁滚尿流,为讨好村姑(孙悟空变换的)把孙悟空的业绩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吹嘘为“别人都不行”,孙猴子也不如他;为了这个村姑他是又背媳妇又拱地。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唱的都是跟猪有关系的词“你就是割耳朵,挖眼睛,心肝肠肚随便扔,就着烧酒喝几盅我一生都不吭”,滑稽可爱;《大西厢》中的观画,一面墙一面墙地观,最后抖出的包袱“猪八戒的儿子小骒郎“,俏皮开心。

《杨八姐游春》中佘太君“狮子大张口”要根本凑不齐的泼天彩礼,举重若轻地与皇家周旋喜感更是强烈。要持续强化对二人转经典剧目内在喜感的产生,表现和传播的研究,谦逊下来,勇于“吃回头奶”。

第三个观测点:剧种建设重在知己

剧种就是品种和分科,种是种性特征,科是科学分类。猫和虎虽然都是猫科动物,但猫不吃人,虎不捕鼠。猫干不了虎的事,反之亦然。医科解决不了种地问题,农科也承担不起救死扶伤的大任。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我以为二人转是脱胎于曲艺说唱的特殊戏曲剧种,它的本质属性是“剧”。但是,二人转担不起京剧多于宏大叙事的担子(党中央指引着前进方向,二人转就不好唱)二人转也不擅长豫剧表现英雄模范人物的高调门儿(焦裕禄,红旗渠),在剧种建设上二人转不能走大门大户的路子,要善于经营小门小院,让这个小门小院开门见山,别有洞天,不可替代,个性泼辣,色彩更丰富。

要坚决骑好,骑快,骑稳自己的电动车,让别的剧种坐高铁去!

第四个观测点:探索开发“都市二人转”

所谓都市二人转即围绕都市生活创排的二人转。

一是要及时捕捉都市热点编排二人转,例如:结合2023冬季旅游的尔滨现象(其实辽宁,吉林冬季旅游也很火爆)创编《小土豆逛尔滨》《小当归看雾凇》“从台北到东北,放下凤梨吃冻梨”等。

二是都市记忆题材: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房子扒了,老街消失了,老厂子不复存在了,老同学联系不上了,老爹老妈不在人世了等等,老龄化社会中,城市老年观众群体应该得到高度关注。她们是城市建设者,受益者,她们也失去很多。

三是考虑内容与形式同时探索的,例如《足球别泄气⚽️》“围绕足球球迷的喜怒哀乐搞二人转是适合城市观众口味的。在形式上可以考虑是否一副架都穿轮滑��表演,还可以考虑不用轮滑,用瞬间鼓起和瘪掉的魔术足球来表现。

2024年4月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戏曲学会二人转研究会成立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