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评论」牧鑫 ‖ 破晓之剑:正义之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也谈九三阅兵的历史意义

来源:本站    作者:牧鑫    时间:2025-09-06      分享到: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动荡变革的十字路口,旧秩序日渐式微,新格局尚未成形。地缘政治紧张与经济竞争交织,意识形态对立与文明冲突并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挑战。

在这风云激荡的国际舞台上,中国经历了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积累与沉淀,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却也不得不面对更为复杂的挑战与遏制。历史告诉我们,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原有守成国家的焦虑与阻挠,中国此刻正经历这一关键阶段。有观点认为,在这样的历史关口,中国需要通过一场正义之战来确立自己的国际地位,突破成长的天花板,为国家发展开辟新空间。这一命题需要我们以历史的眼光、战略的思维进行深入审视。

纵观世界历史,战争往往成为国际秩序重构的残酷催化剂。三十年战争后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现代民族国家体系;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会议重新划分了欧洲力量对比;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彻底改变了全球格局,英国霸权的衰落与美国霸权的崛起都在战火中完成。

这些历史转折点揭示了一个残酷而真实的逻辑:国际秩序的调整往往不是通过温和的协商实现,而是通过力量的直接较量与再平衡。

历史同样告诉我们,决定大国命运的战争往往具有鲜明的正义属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不仅重塑世界,更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正义之战能够凝聚国内共识,赢得国际支持,为战后秩序建设提供道德合法性。相反,非正义的战争即使取得军事胜利,也难以获得长久政治成功,伊拉克战争等当代案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异常复杂。美国对华战略定位发生根本性转变,从“接触”转向“竞争”,在经贸、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全方位施压;周边领土海洋权益争端不时升温;“中国威胁论”在国际舆论场中仍有市场。这些挑战背后,是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的本能警惕,也是不同制度模式之间的竞争加剧。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但和平愿望并不总能换来和平环境。当核心利益受到挑战时,仅仅依靠外交抗议和经济反制可能难以有效维护国家尊严与发展权利。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代表着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崇高愿景。然而理想不能脱离现实,共同体建设需要相应实力保障。没有捍卫自身利益的能力,就难以在共同体构建中发挥引领作用;没有应对挑战的决心,就难以赢得国际社会的真正尊重。历史反复证明,大国地位不是他人赐予的礼物,而是自身实力与意志的体现。

在思考“正义之战”的可能性时,必须明确其严格限定条件:必须是针对核心利益受到严重侵犯时的自卫行动;必须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精神;必须得到国内人民的广泛支持和国际社会的理解认同。台湾问题攸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有充分的法律和道德依据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都是对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维护国家统一的军事行动将具有无可争议的正义性。

现代战争形态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不再限于传统热战。经济战、科技战、信息战、舆论战等新型冲突形式日益突出。中国需要具备应对全方位挑战的能力,既要有赢得传统军事冲突的实力,也要有在新领域斗争中取胜的智慧。正义之战不一定表现为大规模军事行动,也可能是针对特定挑衅的精准反制,以及对国际规则维护的坚定行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止戈为武”的战争哲学,认为军事力量的目标是实现和平而非追求战争。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种战略文化提醒我们,最高明的战略是通过实力展示和战略威慑达成目标,而非轻易开启战端。但同时,《孙子兵法》也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表明对国防建设的高度重视。

当今中国已经拥有捍卫国家利益的强大实力。人民军队经过改革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能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现代化武装力量。中国经济实力为实现国防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科技发展为军事创新注入了新动力。这种力量不是为了侵略扩张,而是为了保卫和平发展成果,为防止冲突提供可靠威慑。

在国际舆论场上,中国需要增强话语权建设能力。正义之战不仅要在战场上取胜,也要在道义高地和舆论场上赢得认可。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取得进步,但相比西方主流媒体仍存在差距。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理解中国的立场与选择,这是任何可能冲突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支撑。

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保持了高度团结稳定,人民对国家发展道路充满信心。这种共识是中国应对任何挑战的最宝贵资源。在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人民有坚强的意志和充分的准备捍卫国家尊严和发展权利。这种民心所向是任何正义之战最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国家的战略选择和民族的文化基因。但同时,和平不等于软弱,发展不等于妥协。在必要时刻,以坚定意志和足够能力打赢一场正义之战,可能成为打破战略围堵、确立大国地位的历史性选择。这种选择不是为了追求霸权,而是为了捍卫国家正当权益,为了打破不公平的国际压制,为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道路。

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中华民族正站在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中国需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与战略自信,既坚持和平发展的主线,也不惧怕必要的斗争。正义之战不是目的,而是维护核心利益的手段;不是首选,而是最后选项。当所有和平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时,中国应当有勇气和能力采取必要行动,为国家发展扫清障碍,为民族复兴开辟空间,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力量。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秉持正义、追求和平、捍卫文明,以古老民族的智慧与勇气,书写21世纪大国崛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