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赵志勇 ‖ 从文字到艺术——读李木生散文集《火凤凰》
李木生先生的作品擅长以细腻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个点,并慢慢深入读者内心,串联起整个篇章,同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与触动。作品更多展现的是对自然生态的敬畏和对社会人生的悲悯,同时融入对人类命运的反思,引起读者内心的剖析和自省。作品在细节中展现质朴而深沉的真情,用简练语言承载厚重主题,以个体命运折射群体生存状态,揭示人性光芒与困境,通过微观生态描写隐喻宏观生命哲学,加上作者个人宏大的文化视野,构建出独具个人特质的散文书写体系。
《火凤凰》一书兼具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更多聚焦于精神世界,展现作者对生命本质和人性幽微的探索,强调对当下社会、个体行为及精神轨迹的审美观察和批判。语言风格兼具诗意的美好与哲思的深沉,展现出散文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月光平等地洒向每个仰望者的眼眸,正如美好社会应当让每个灵魂找到属于自己的皎洁”,“影子是宇宙的一半,夜是昼的影子,月是日的影子,老年必有童年的影子”,“每一粒细胞饱满生动起来,如夜空里的星辰、五月末的麦粒”,这些充满着诗意与哲思的语言,如火花四溅,照亮思想的双眼,如惊涛拍岸,震彻睿智的双耳。
文集以火凤凰命名,让我想到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从以“集香木自焚”象征封建文化的毁灭、以“更生”隐喻民族和个人的觉醒,到李木生《火凤凰》颠覆传统烈火意象,强调“美是自由的象征”,并通过“凤凰衔日”的视觉奇观,将意象从政治隐喻复归自然本体,再到网络诗作《火凤凰》以“白云做成翅膀,彩霞做成霓裳”的造境手法,凸显儒家“重生乐生”精神,完成从宏大叙事到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火凤凰”可能既有作者内心的挣扎与淬炼,也有对社会淬炼重生、个体完成自我觉醒,实现人类“诗意栖居”的期望。中国人民向来坚韧善良,这个民族不怕困惑与苦难,怕的是没有反思和涅槃。
文集中《孔子的故事》这篇,可作为本书的线索,以“仁”为核心探寻人性价值的普世共鸣,有着典型的齐鲁地域文化特质。《鱼•鱼鹰•鹰帮》充满李木生先生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独特思考,通过个人视角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细腻描写,将社会与自然的现象与人文的思考交织,呈现对生态伦理的多重思考,传递对生命韧性与文明传承的哲思。《孙犁的妻意》、《鲁迅的过年》聚焦名家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展现文学创作背后的人文情怀。
我特别喜欢《被露水打湿的月亮》,题目就充满诗意,既给人无穷的遐想又充满吸引力,对我给自己文章的命名有着很大的启发。全篇围绕月亮的自然特性与人文隐喻展开,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多重意象。
月亮光照“不虚幻”,又有着“圆满善意的襟怀”,选择与星辰共存,成为“万家灯火的知音”。“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这种真实与包容的世界,不正是理想中的美好人间吗?
月亮的真实存在与精神象征构成了理想人间的完美隐喻,其清辉既以具象形态照亮人间烟火,又以抽象诗意展现包容的人文情怀。月亮始终与群星构建着动态平衡,这种容纳百态的特质,恰似理想社会中多元价值的和谐共生。正如万家灯火各有明暗却共同织就人间星河,每个独立个体在保持独特光芒的同时,也成就了“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图景。当人们说“月亮是我抛的硬币,两面都是祝福你”时,已然将天文物象转化为连接众生的精神纽带。这种真实与诗意交融、个体与整体共生的特质,恰是构建理想人间的重要基石。月光平等地洒向每个仰望者的眼眸,正如美好社会应当让每个灵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皎洁。
文中还描述月亮的“冷若冰霜”,它无法被宫墙禁锢、金钱收买或谀颂迷惑,始终以“自由的灵魂”对抗黑暗统治。这种“千古不化的孤独”在夜深人静时尤为凸显,呼应着“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精神品格。作者提出“孤独是一种解放”,通过与月亮的共鸣,个体得以超越世俗的浑浊,在“博大无穷的光辉”中实现精神觉醒。这种充满温情的冷峻与孤独,让我想到陈寅恪为王国维撰写的纪念碑铭中的几句话“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这不仅是对王国维学术精神的总结,更是对独立自由的人文精神的赞美与坚守。当物质追求挤压精神空间时,守护思想独立与精神自由,亦是对文明传承与创新的捍卫。这也许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一种理想与期望吧。
文中月亮被喻为一所“常青的学校”,其永恒的光明教导人类保持纯洁与美好,并将如玉石般温润的品质被视为月光种下的果实,像是人文精神的启蒙者。同时通过与太阳的对比,突显月亮谦和而坚韧的精神内核,让文字的力量深深打入到读者的内心世界。
“最动人的笑颜”与“野性的灵魂”等表述下,月亮被赋予人格化的笑颜与意志,强化了物我交融的抒情效果。胡塞尔提出“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向性认知”,“意向性”揭示了物我(主客体)不可分割的关联性。月亮既是自然客体,又是承载着“笑颜”与“灵魂”的作者精神世界的投射对象,意向性的“意识指向性”本质让月亮与作者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物我关系不再是主客对立,而是彼此共生。物象通过意向性向主体敞开存在,身体作为知觉主体与世界互动,通过知觉的意向性延伸,实现物我边界的消融。“月亮教导人类保持纯洁”就成为理所当然的表达,不再突兀和费解。
“月亮的本性是忧伤的,它最懂得世间的悲伤忧苦, 点亮了人间的欢乐与希望。不管人世多么艰难沉重,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憧憬着自由飞翔,凡俗的分分秒秒也便有了诗意的吟唱”。这一刻,人的心是这样的深远而又明亮。我觉得这是对《火凤凰》这本文集最好的概括,作者就像文中的月亮,既照见生存的苦难,又让绝望中生长出诗意,既是宇宙的悲悯者,也愿做人间的救赎者,照得人心深远又明亮。
对生命的悲悯升华为精神澄明,深邃的哲思转化为艺术审美,简单的文字化为人间无限的温情,这一刻,文字升华为艺术。
- 上一篇:上一篇:「评论」刘培国 ‖ 李木生《小花》读后感
- 下一篇:下一篇:「评论」贺文键 ‖ 论中国文学艺术的“边缘”与“主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