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杨恒坡 ‖ 酒·爱情·文学——第三届《鲁地文艺》创作交流会侧记
酒,爱情,文学,三者之间有共同点吗?
有,那就是:能改变一个人。
先说酒。酒能迅速地改变一个人。
大约所有的酒局都是这样:一开始,主人客人都很拘谨。两杯酒下肚,也就二十分钟半小时的样子,气氛马上不一样了。人更不一样,不健谈的健谈了,不爱说话的说话了,胆子小的变得胆大了,文质彬彬的变得豪气冲天了……商家做广告,总喜欢对比;现在《广告法》不让乱对比了,商家见招拆招,往往用“使用本产品前”与“使用本产品后”进行对比,这下《广告法》说不出来啥了,商家却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让消费者一看就“高下立判”。如果拿“饮酒前”与“饮酒后”的画面进行对比,我想,即使是饮酒者本人,有时恐怕也难以相信仅仅是“一顿饭的功夫”,就会让一个人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看古人,《兰亭集序》的飘飞神韵,李白一斗诗百篇,武松醉打蒋门神,景阳冈上打老虎……这,都是酒的功劳啊!没有酒,王羲之照样能写字,但绝不会有《兰亭集序》;没有酒,李白照样能写诗,但恐怕是少了灵性;没有酒,武松可能也会打蒋门神,但绝不至于打得如此畅快;没有酒,武松压根儿不会夜过景阳冈,这样一来“武松打虎”的传奇不知要等到多少年以后才会上演……酒啊酒,你真是神奇的东西!你简直可以和孟夫子说的“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相媲美!酒让害羞的不再害羞,软弱的不再软弱,自卑的不再自卑……一个人的改变,竟然会如此神速!当然,这种改变未必都是好的。想必大家都知道一句话:从猿到人,要几百万年的时间;从人到猴子,只需要一瓶酒。话虽有些尖刻,但“闻者足戒”。酒能养性,亦能乱性,“瘾君子”们不可当耳旁风!
再说爱情。爱情同样能改变一个人。恋爱期间,两情相悦,人也会不一样,再阴沉的天心里也会有蓝天白云。文学、文艺作品里,“爱情”俯拾即是;如果把“爱情”从文学、文艺作品里拿掉,那么,人类的艺术创作将黯然失色。生活里的爱情就够动人心魄的了,文学作品里的爱情,更是美得无以复加。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安徒生笔下的海的女儿,永世经典“宝黛情”,男女主人公形象都真切动人,让读者过目难忘,久萦于心。爱情,已不再是“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那么简单了;爱情,可以让人“死去活来”。不必说梁祝,也不必说罗密欧与朱丽叶,单是《聊斋志异》里的爱情,就够人感动一辈子的!女鬼小谢、秋容都喜欢书生陶望三,或者说他们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爱情,可惜只有一次机会让女主两人中的一人复生。关键时刻,小谢因为太心急“忘吞其符”而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秋容如愿以偿。小谢伤心欲绝,在陶生与秋容居住屋子的角落里暗自哭泣。《小谢秋容》里是这样写的:
“忽闻呜呜鬼泣,则小谢哭于暗陬。心甚怜之,即移灯往,宽譬哀情,而衿袖淋浪,痛不可解。”
一句“痛不可解”,道出了小谢内心的凄苦。她不仅是在哀叹失去了做人的机会,更是在哀悼一失难再得的爱情。虽然结局皆大欢喜,二美共嫁一夫,但中间的描述是很动人的。唯爱情可以如此!其实,蒲松龄何尝不是“小谢”?蒲松龄钟情于顾青霞,但“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中间隔着花花公子孙蕙。最终,蒲松龄无奈地看着顾青霞这朵花枯萎、凋谢。假如蒲松龄是“大佬”一个,也许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娶回顾青霞;但蒲松龄不是,他只是一介穷书生。假如顾青霞真的与蒲松龄生活在一起,那么顾青霞的命运将得到极大的反转,说不定中国文学史上又多出了一位才女。爱情可以造就人,爱情又会毁坏人。称心如意的爱情让人生锦上添花,可望不可即的爱情让生命过早凋零……
酒,爱情,文学……世界上好像没有第四种东西会让人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饮食的精粗,服饰的贵贱,居所的简奢,车马的高下,等等,于人生的改变是很有限的。天越来越冷了,脱去了夏装,换上了厚衣服,我们变了,但变的只是形体,于精神关系不大。酒、爱情、文学就不一样了。它们对人类的改变自内而外,从思想到精神,因而几乎是革命性的。但显然,三者的表现又不是均等的。如果以速度计,从快到慢的顺序依次应该是酒、爱情、文学。酒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就会使人发生改变,爱情则需要数月的时间(虽然也有论年的),文学的影响则一定以年度计。如果按影响的持久性,则又应该倒过来排了,那就是:文学、爱情、酒。喝高了,睡个大半天“醒了酒”,人又恢复了常态;再动人心魄的爱情,也不过是持续五七六年的时间(“七年之痒”嘛);文学,则会影响人一辈子。文学不是狂风暴雨;文学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一阵子下来让人从内到外都湿漉漉的。接触文学这几年,我发现了自己的变化。同龄人当中那种“贵人多忘事”,于我是不存在的。写作锻炼了我思维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写作给我带来了自信。虽年近花甲,我感觉自己还很年轻,尤其是当写出来一篇比较满意的文章时。我的心灵不老。写作强化了我的读书习惯。“读”与“写”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而且我发现,对写作最有帮助的,不是文学类书籍,而是哲学类书籍。有时候,沉浸在一本哲学著作里,世上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文学让人心胸阔大、心怀坦荡,让人眼界高远,让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些东西。这几年,通过一些文学活动,我又认识了不少文友,生活的宽度得到了更大的拓展。文友里有不少可以称为“师者”的,为文为人,都可以作为榜样。一年几次的文友会面,对我而言是“幸福大聚会”(相信对于其它文友亦是如此,不然为什么每次都争先恐后呢),我既得到了展示(2024年的创作交流会,我是分享者之一),又获得了提升。文学之改变人还有一个生活事实,那就是文学自带的可爱。热爱文学的人是可亲、可敬、可爱的。文学可以让人率性而为,没有那么多的世俗,没有那么多的功利,更没有那么多的人生算计。文学仿佛是一把巨伞,为热爱它的人撑起一片永远晴朗的天空……
那么,就让我们祝福:酒长在,情不老,文学万岁!
(本文的写作受济宁市散文学会会长孙继泉先生启发,谨表谢忱)
- 上一篇:上一篇:「评论」九月 ‖ 第三届《鲁地文艺》创作交流会随感
- 下一篇:下一篇: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