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徐炳文 | 穿越古今的秋水河

来源:本站    作者:徐炳文    时间:2023-08-14      分享到:


秋水河,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流过济宁老城的西南角,总长不过千米,属于引越河之水注入王母阁湖的灌渠。
秋水河绝不古老,是十来年前南池片区开发时,为营造“面朝活水,诸事顺遂”的宜居环境,才新挖的一段“风水”河。

眼下的秋水河“蝉鸣柳翠,蝶舞荷香”,早已出落成一位含羞少女,温婉地隐行于南池公馆及周边社区,成为名符其实的景观“内河”。
当然每逢街口桥头,路人亦可凭栏观秋水,亦或闲坐临河亭台,小憩片刻。

秋水河的芳名,出自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诗,取“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之意,以再现“江北水乡,园林城市”的风貌。
秋水河一路吟诗走向南池。南池王母阁的对岸,少陵祠、濯缨亭、君子亭前面,伫立着李杜携游的塑像。诗圣诗仙高洁的人格,让南池魄力无穷,也使秋水河充满神韵。

不远处,九龙叠水的盛况,引游人闻声前往,送上阵阵清凉,溅到面颊的水星儿,叫人麻酥酥的,心跳加速,浮想联翩。王母娘娘调兵遣将,无论泗河、运河、南四湖,各处龙王齐聚一堂,憋住力量,口吐清流,才使这瑶池水盛财旺。

岂不知,九龙喷水的桥头,也正是秋水河的出口。秋水连越河,越河接运河,运河通长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秋水河,河道虽短,却横穿了五、六条街道。什么东寺街、狄园街、玄帝庙街、吕公堂街、龙行路等,而每一条街道名字全都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秋水河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牵手悠悠岁月,串起济宁历史上的一桩桩往事……

东寺街、玄帝庙街、吕公堂街,无不透视着古老济宁的多元文化、多重信仰。
东寺街因柳行东大寺得名,正对面坐落着王母阁,阁楼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女神王母娘娘。
而济宁历史上的西大寺也相当辉煌,属全国五大古建清真寺之一。现存的顺河东大寺,是一座“龙首”样的中国宫殿式伊斯兰教建筑群,规模宏伟,“洵属南北回教寺院之首”,“其气魄位列全国清真寺木构建筑之冠”。

 

玄帝庙街,顾名思义曾建有玄帝庙,传说玄帝是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金尊神。
吕公堂街因道教场所吕公堂得名,据说还与佛教场所大悲庵对着门,真像不同宗教打擂台。而这条街的南首又是济宁民委重点保护的名人墓地,埋葬着中国明清之际伊斯兰教著名讲师、经堂教育山东学派创始人常志美。

然而“狄园街”往南不远处,还埋葬着明朝枭将狄崇。狄崇是朱元璋同乡,少时骁勇过人,后来在徐达麾下为右部先锋。因其勇敢善战,升帐前都先锋。此后又克九江,战鄱阳。一次战役中手指受伤,发怒拔剑自砍之,激发斗志。明洪武三年被封为世袭明武将军,授任济宁左卫指挥使。
狄崇上任后,主持以旧土城为基础,易以砖砌。玄帝庙街一路向往,大约二里许,屹立着的“济州古城墙”,应是狄崇将军的不朽丰碑。
狄崇重建“太白酒楼”,以“谪仙”的寓意,依贺兰酒楼原貌,移迁于南城墙上,去掉“酒”字,定名“太白楼”。

修建工程告竣,狄崇本思告老隐退, 适值广东大罗起事,朝廷令其带兵“讨平”。事态平息,他也积劳成疾,不治而卒。明太祖悼之,因其曾居官济宁,遂赐御祭还梓济宁,葬于城南的狄林。繁华的南池商业街冠名“狄园街”,就是对明朝将军狄崇的纪念。
难忘“龙行路”,曾经留下大清皇帝康熙、乾隆多少足迹。康熙乘龙船沿京杭运河六下江南,每次或长或短都会途经并驻跸济宁,领略“太白晚眺”、欣赏“南池荷净”,饱览济宁名胜,赞扬儒学传统。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次停舶济宁,踏上龙行路,巡游济宁城,“适才太白试登楼”,“咫尺南池可罢否”?酷爱写诗的风流天子,留下多少诗歌和墨宝,仍不禁感叹“李杜诗情高万丈”!
康熙御笔“王母阁”、乾隆真迹“古南池”,熠熠生辉,光照千秋。“南池”因此名留于世,千载不衰。

历史无言,小河有声。追根溯源,诗圣少陵。秋雨见涨,通联河汊,诗人的小船顺着秋水,轻轻划进城角的“南池”,豁然开朗如入“世外桃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河不在长穿越就行。
千米秋水河,穿越千年任城。

作者简介:徐炳文,微山人,爱好文学,并不会创造美,努力传递生活中的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