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崔巍 | 拾秋

来源:本站    作者:崔巍    时间:2023-10-19      分享到:


春天是等来的。秋天是盼来的。特别是那些春来冬去等待播种的沃土,还有那些年复一年盼望收成的农家。

我也一如既往地等待着······期盼着······

小时候,每在冬天将近的年尾,我便焦急地等待着春天到来。除等春节能吃上母亲炸的“丸子、酥肉、藕夹”什么的,还能拉着自己用搓净籽的向日葵花盘做成的“葵花灯”,燃着“滴漏烬”满街撒欢。而等在整个春天的,却是捡拾长高了的哥哥甚而是姐姐穿旧的不会长高的衣衫。尽管穿在身上还是肥点、大点,但经母亲缝缝改改、染色翻新,却也有种“黄袍加身”的喜欢——一种无奈的喜欢。

那个时期,家里很少给我添置新衣裳,哥姐和弟弟却是间或闪亮登场。起初,我也是百味杂陈、忿忿不平,再加上一些爱开玩笑的邻家大叔大姨的“揭底”,就真觉得自己不是母亲亲生的了。因这,我没少哭闹,也没少怄气。气急了,母亲就边打边说:“对!你殷姨说得对‘头生稀罕老生娇,一苦苦到半大腰’。你不是亲生的,哪里饿着冻着啦?”殷姨家离得近,每在热火朝天地当儿便过来救场。还帮着母亲数落我:“憨孩子!亲生的不见其么都沾光。玩笑话也当真?日子就得这样过。小的拾大的穿,大的惜乎着穿。好了,不打了,俺孩子懂事。”这或是那个时期做母亲的共有的生活辩证法。

懂事。现代京剧《红灯记》里有李玉和的一段经典唱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意是夸奖“铁梅”懂事早,小小年龄就能为家里分担生活重压了。在我懂事后想想,母亲常说的“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还真是生活哲理。再回看那时的家境,即使我们这等干部家庭,日子也是过得紧紧巴巴。父母又能拿出几件体面的衣装呢?!亏欠自己,疼爱家人,父母一辈子把心都操给了家。因此,打小到大,“拾”——成了我生活的潜规则,以致在拖家带口后,依旧倒弄着家传的“拾趣”。直到现在,依在拾儿孙穿旧的衣裤。只是,比几十年前的高级了许多、新潮了许多、昂贵了许多、鲜亮了许多。

——也是有规矩的。“不拾外人的衣物、不拾他人的口食、不拾别人的钱财……”等等母亲曾立下的规矩;还有儿时听父亲讲过的,宁“不食而死,唯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已然成为了我处世接物的准则,也成为儿孙在日常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人格魅力。亦因此,大凡遇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强磁,每每都会矫正身形,做堂堂正正的自己。

人生亦如衣物,可体的就是最好的做工,可心的就是最好的款式,可意的就是最大的名牌,可人的就是最亮的光鲜。这应是一个家庭的气质魅力、风度韵致、精神面貌和意气风采。

由冬等到春,又在春盼走夏。

秋天来了。

我钟爱秋天。因为秋天是我儿时由懵懂走向“懂事”的季节。那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给了我稚嫩的童真突如其来的冲击,将我原本天真的优越感一扫净尽。父亲的工资扣了。母亲的工资停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成了父母受迫害中的又一道枷锁。

危难地际遇见证了父母的气节。顶着一切加害与摧残地窘境,用顽强和坚韧救赎着家人的生路。危难地际遇也验证了二老平日的人品。战友、同事和故交冒着风险前来资助;亲戚、街坊邻里带着真情送来接济,使得我们这个几乎无望的家得以勉强度日。但这些好心地帮衬,远不能喂饱一家六口饥肠辘辘的肚子。更何况,这些伸出的仗义之手,也都操持着自家拮据的营生呢?!

一个人的成长,应该不是攀比长高了多少身板,而是衡量长高了多少见识。验证一个孩子成长最简便的尺度,应该是看他(她)是否学会思考,是否学会坚强。“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那个时候,我十一岁。十一岁的我,忽地长大了许多。

学会了担水。个子矮,就把扁担钩子捥上;担不动整桶就担半桶。

学会了买菜。挑挑拣拣、讨价还价,一毛钱掰成几瓣花。

学会了做饭。一瓢米计量下锅,人均半饱,按顿分配。

学会了······俨然一个总揽家务的行家里手。然而,最让我感到有成就感的,最是“拾秋”。

拾秋——邻家殷姨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殷姨是我家的恩人。那个时候,接济我家最多的是她。基本上她家吃嘛,我家有嘛。尤其是秋熟秋收的季节、殷姨时常端着簸箕或提着篮子,把一些豆子、玉米、地瓜“运”到我家。她老人家更是把我当成自家孩子,偏爱有加。有点稀罕物就想着送给我们,还叮嘱一句“给二孩子多吃点”。并捎带夸奖两句:“看看、看看,俺孩子多懂事?!”

对殷姨给予我们的关爱,父母亲非常感激。说到感谢时,殷姨都会说:“谢啥?拥军了。拥军了。”在那个被人躲之不及的遭季里,这句朴实、真切、暖人的推谢是多么的贴心啊!

在母亲与殷姨的交谈中,我知道了这些豆子、玉米和地瓜都是殷姨去乡下拾的。母亲无奈地叹气说:“要不是没了自由,我早跟你一道去了。”我听在心里,暗暗萌生了去“拾”的念头。中秋节过后不几天的一个早晨,我佯装无事地坐在门外,等着殷姨出征。殷姨和几个相约的街坊们在前边走,我悄悄在后边跟,走出城里,走进乡下,走入陆陆续续多起来的拾秋者的行列。第一次独自走那么长的路,第一次带着感觉走进深秋,我第一次带着使命走进田野。

拾豆子也是有诀窍的。一般是众拾者围拢在刚刚割完的豆地周围,等待农家收拾完收割时落在地上的豆荚和明眼的豆粒,然后吆喝一声“放圈了”,大家便一哄而上地占有领地,麻利地捡拾起来。为了避开殷姨和街坊熟人的视线,我远远地蹲在地上,专心致志地捡拾着土坷垃间和草丛里的颗颗豆粒,拾得衣服口袋装不下,索性扒褂子兜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地里的人越来越少,再四处张望,殷姨她们不见了。顿时,我慌了神。这是在哪里啊?殷姨在哪里?回家的路在哪里?迷茫、无助、忐忑、无望一起向我袭来,饥饿也来加害我的失落。找到殷姨就好了,就能回家。可那个平日里喜欢我、怜惜我、呵护我的殷姨去了哪里?我想哭,想大声地哭喊——妈妈——我想回家······

无边际地找寻,结果是无边际的迷失。错失了方向,只能使我离家越来越远。饿了,捏几粒拾来的豆子搁嘴里嚼,或掰个玉米啃;渴了,捧一掬渠里的凉水灌几口,或摘个生茄子压压渴。但不管咋的,拾来的豆子始终紧紧攥在手里。

深秋的月光,给空旷的原野平添了丝丝冷寂。间或几声秋虫的凄切,给静谧的夜色惊厥起阵阵乖戾。田间的树晃动着田埂,奚落我的疲惫。脚下的风裹挟着枯叶,嘲弄我的羸弱。寒彻、饥渴、失落、惊恐无情地鞭笞着我十一岁的年华,将一个挣扎着的少年抛向了远方——远方的夜际。疲惫的双腿拖动着单薄的身躯,在向着家的方向挪动;瑟瑟发抖的手里依然提着拾来的豆子。“在家千日好,出门当时难”。此时,家的概念无比强烈地给我清晰地认知——曾经带给我的是多么的坚实、多么的熨帖、多么的安心、多么的踏实。

来到一个村边的场院,我实在走不动了。一下瘫在一个麦秸垛下,躺在了一堆麦秸里,并顺势把周围的麦秸盖在身上。秋深夜长,独自忻思。为什么因为这点豆子犯那么大难为?以后打死也不乱跑了。接下又反思:不就是迷路了吗?如果不迷路,拾得这些豆子能轧不少豆扁,足够一家人喝上好几顿香喷喷的稀饭。如果年年只有秋天该多好?!要是天天都能拾上很多很多豆子,学着殷姨那样泡豆芽、磨豆腐、换豆油该多好?!那开锅时的豆扁跟跳舞似的,熬出的汤真香······

一阵狗的狂吠夹杂着大人的呵斥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一骨碌从麦秸里钻出来,又急忙弯腰拾起褂子包着的豆子。看着面前两个人,一个提盏马灯,正举着朝我照着。一个端着枪朝我咋呼:“半夜三更你干啥哩?”我怯生生地站在那里,手结结实实地握住包豆子的褂子。狗狂叫着,猛地扑过来,一口拽破了包豆子的褂子,豆子撒了一地。我急了,急得比狗还凶,举起被撕破的褂子跟狗打了起来。提马灯那个赶紧喝住狗,并一把将我揽在怀里。我哭闹着,冲两人喊:“你才是小偷。赔我拾的豆子······”

我被两人和狗“押解”着去了“民兵连部”。后来知道,那个提马灯的是民兵连长,姓胡,是个在抗美援朝战场立功回乡的老兵。那个拿枪的,是村里专门看护场院的基干民兵,叫“壮子”;至于那狗,再怎么摇尾乞怜,也得不到我的饶恕。胡连长对我说:“一看你就不像偷豆子的。哪有偷这点的?你这孩也够难缠的。不过,大喽是个当兵的材料。”第二天一早,我被馍馍、白汤和萝卜干“优待”一番,拿着胡连长用蓝白相间的粗布口袋“赔”我的半袋豆子,被壮子送回了家。坐在那辆用竹坯子撑着的自行车货架上,我不无得意。褂子被连长媳妇缝好了,还“赔”了我这么多豆子,壮子还得骑车驼我回家。

两天一夜丢失了的那个皮实、碍眼的孩子,又回到了家里。一顿“笤帚疙瘩烩肉”过后,一些满哪里找我的亲戚邻居知道我的故事,多有数落。而母亲哭了,殷姨也掉泪了。夜里听父亲对母亲说:“以后有事问清再说。二孩子懂事多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说打就打。”我没听见母亲回话,只隐隐听见她的啜泣。

打那以后,我成了殷姨的爱徒,常常跟着老人家去乡下捡拾生计。春天剜野菜、撸榆钱、槐花;夏天拾麦穗;秋天吗,就俯拾即是了。那个胡连长“赔”豆子用的粗布口袋,一直伴随着我采摘、捡拾的年月。

时过境迁,每在春华秋实的季节,我难免心心念念地泛起怀旧的思绪,追忆起等待春天,特别是期待秋天拾来拾去的故事;总心怀感恩之情又感念之意。我感恩那些危难之中显身手的好心人,帮我们度过了难关、险关;感恩殷姨一家对我们的倾情支助,并教会了我生存的路数;我感念沃野,那一桩桩、一件件在田间地头拾得的果实,不仅拾饱了肚子,更拾饱了我吃苦耐劳的韧性和无惧艰难的心劲;不仅拾到了岁月生计,更拾到了知苦乐、识荣辱、辨真伪、察廉耻、明事理、持正义的性情品格。以致在拖家带口、儿孙满堂的日子里不敢含糊、不敢懈怠,不敢偏离、不敢错失。我信服:“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我知道:当下的富足,已无需等待过往春天的拾取。仍需等待的,是一年一季持家的风尚和春风吹拂的家风新意。我知道:当下的福祉,已无需期盼过去秋天的拾趣。仍需期盼的,是家人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和发奋图强的爱家品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今晚,是农历的八月二十八了吧?!仰视着缓缓西行的月佬,我扶心许愿:祈愿重拾的家风蔚然成风。我虔诚膜拜:膜拜来季的丰年世代如愿。  

 2023年10月13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