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 | 红色血脉的寻根之旅
2024年的新春,一派祥和。
群众过节,警察过关。今年春节,七天假期,值班备勤六天。从警三十三年,已经记不起加了多少班,执了多少勤。记得儿子曾经问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当警察?”我想了很久。年轻时,觉得当警察很帅,很Man。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过很多的事情,才体会到当警察是一种责任。总书记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我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也是无数先烈无畏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和毕生追求。
作为烈士的后代,有一种责任无法选择,也无法逃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大伯陆亚堂1948年11月牺牲在淮海战役徐东阻击战,牺牲时年仅27岁。长久以来一直有个心结,那就是到大伯曾经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去看看,去真切感受当年的烽火硝烟和英勇壮烈。去年暑假,儿子中考一结束,就带着他一起踏上红色血脉的寻根之旅,圆了自己多年的心愿。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儿子认真地观看每一个展厅的内容,表情庄严肃穆。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打开历史档案,那段尘封多年的历史才得以重现。心中模糊而零碎的记忆也变得清晰和完整。大伯1943年参加革命,先后在南通警卫团,苏中军区第9军分区第7团,华中野战军七纵参加战斗。1947年初,该团改编为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隶属十一纵队。当时十一纵队兼苏中军区司令员是管文蔚,政委是吉洛(姬鹏飞)。淮海战役时,十一纵司令是胡炳云,政委是张藩。大伯因为身材高大,被挑选成为机枪手。那时的战场上,机枪绝对是火力点,也是敌人重点关照的对象,所以机枪手的死亡率非常高,达到90%以上,可谓九死一生。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大伯所在的部队是华东野战军十一纵队三十三旅九十八团炮连。该团前身是1946年8月组建的苏中军区第9军分区独立营,10月份扩编为苏中军区第9军分区第7团。这是取怀念新四军1师3旅老7团之意,亦称新7团。这个团即是今天海防12师47团的前身。11月22日下午,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受命执行掩护兄弟部队撤退的任务。23日,国民党军邱清泉兵团1个团向东西耿集进攻,另有1个团向齐家、张家湖进攻。因为在部署上考虑得不是很缜密,第三十一旅和第三十三旅的结合部被敌人突破。防守张家湖的第三十一旅侦察连进行了短暂的阻击,随即撤出阵地。占据张家湖的敌军先以猛烈炮火轰击姜公山,接着出动两个营的兵力向姜公山进攻。战斗至11月25日,第九十八团第三营营长陈更生率领九连依托简陋的工事,在姜公山一带顽强阻击敌人。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石头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全营战至最后,仅剩十二名战士,大伯正是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
在纪念馆的一面墙上,写着徐东阻击战的口号。“同志们,克到底”“坚守阵地,寸土不让”“谁能坚持最后三分钟就是谁的胜利”“人与阵地共存亡”“只要还剩最后一个人,敌人就别想越过阵地”“为人民死守阵地,就是牺牲也是光荣的”。看到这,我不禁泪目。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责任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和生命的代价。和平年代,责任则是一种奉献和担当。一日为警,奉献终生,这才是警察的责任。
穿过绿树掩映的凤凰山山坡,踏上长长的台阶,来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塔高38.15米,面东朝阳,依山而立。塔身正面镶嵌着毛主席当年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金色大字,塔座正面镌刻着碑文,记录着淮海战役的历史经过以及烈士们前仆后继,广大群众奋勇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塔座两侧各为解放军奋战和人民支前的浮雕,塔四周为围廊,刻着有3万余名烈士的名录,还有镶嵌着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陶瓷壁画。淮海战役历时六十六天,歼敌55万人,解放军牺牲十二万余,有名有姓的仅有三万余人,大多是无名英烈。我和儿子一行一行寻找着大伯的名字,终于在碑廊的最后找到了“陆亚堂”三个字。那一刻,我和儿子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心中是说不出的感概,那是三代人坚守的责任和信念。是血脉的传承,是无法回避的使命和担当。
从纪念馆出来,已是傍晚。夕阳西下,映射在纪念碑上。那如血的残阳,如同烈士的鲜血,分外耀眼。
- 上一篇:上一篇:王传钧 | 安全声,声声守护每一个家庭 ——观看梁山港“开工第一课”警示教育视频有感
- 下一篇:下一篇:马辰宇 | 棉被里的三十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