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关于榜书艺术(外一篇)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宋军|​关于榜书艺术(外一篇)

来源:本站    作者:宋军    时间:2024-02-28      分享到:


关于榜书艺术

大概因为年少时,我书写宣传标语和会标而声名显赫,于是便一直喜欢写大字,学术用语则应为书写“榜书”。

受父亲的影响,我自幼便酷爱书法,临碑习帖不止,但学习的多是小隶小楷,或者是中楷,极少欣赏到榜书大字艺术,更别说临习之。

《曹全碑》里的汉隶,比较秀气精致,不太适合写成榜书大字,我后来加临了《张迁碑》和《好大王碑》,以及秦篆魏碑清隶的经典元素,才逐渐形成自己的榜书艺术风格,而且颇受欢迎好评。

楷书原来临习《柳公权玄秘塔碑》和欧体《九成宫》,为了书写榜书大字,又临习了颜体和现代美术体,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大楷书风,但是极少书写送人,还觉得信心不足。

众所周知,只要是书写榜书大字,所用的斗笔构造肯定不同,执笔濡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必须重新学习领悟。写榜书大字,不只是手指手腕用力,还须挥动手臂,甚至于双脚和腰部一齐使劲。

咱们中国悠久的法史上,善写小字的书法家应该居多,传承下来的经典作品也多是如此,比如信札诗稿与便条之类。究其主要原因,恐怕是当时笔墨金贵,纸张丝绢更加金贵,书写榜书岂不是极大的浪费?!所以,古人题写的大字榜书,多为摩崖石刻,不受笔墨纸张的影响,而且可以留传千古。

自明清时期开始,笔墨纸砚已经不成问题,题写大字榜书和书写巨幅大作者方成潮流,比如祝寿用的福寿中堂,还有宫殿建筑的匾额楹联等等。清乾隆皇帝,尤其喜欢题写榜书匾额,虽然书法水平一般,但也开创了三百来的榜书艺术之风尚,值得一提。

当代写榜书的书法家,则是多如牛毛,但写得好的并不多,舒同和沙孟海先生最为著名。当下,有不少知名的榜书大字的精典之作,其实是小字或者中字放大而成,徒有虚名而已。要知道,善写小字者,不一定善写大字;反之亦然,不足为奇。

再议学书之旅

大概十岁左右,我就跟随校长父亲,为左邻右舍撰写春联,写红白喜事联,在醴陵老家的当地,颇具一点小名声。高中时期,我被枫林市人民公社抽调数月,用大排笔刷子和石灰桨桶子,专事书写各种大型的宣传标语于墙壁之上。十来年之前,醴陵上瑞高速公路段两旁的老房子,尚可见到我年少时挥毫泼墨的书写大作,都已衍变成了“文革”之文物。

十八岁多以后,我有幸来到省城长沙学习和工作,于是又顺理成章地喜欢上了中晚时期的清代隶书,几乎临遍所有的名师大家。于是乎,我可以临摹书写,各种风格的清隶,备受欢迎。

后来,我又受李立和王超尘、颜家龙两三位老师的影响,开始狂热地临习小篆和魏碑。久而久之,我逐渐形成了个人的隶书风格:古朴自然,笔键而体厚;隶中带篆,且拥有魏楷之意。实不相瞒,三十而立之年,我才正式学习行书和草书;四十不惑之年,我才开始涉足于大草书艺。

总而言之,我对于书法艺术,是纯粹的喜欢,是真正的兴趣所至,与名利基本无关。亲朋好友们,如果喜欢我的书法艺术,那就是我的前进动力,那就是我幸福快乐的源泉。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法艺术早已成为我生活和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部分。二者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直到我生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