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振江 | 清明祭:(3)承先烈志,忆慈母情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尚振江 | 清明祭:(3)承先烈志,忆慈母情

来源:本站    作者:尚振江    时间:2024-04-05      分享到:


“柳色青青思愈浓,一年一度又清明”。清明节又快到了,人们慎终追远,愈发怀念为革命献身的先烈们,思念远逝的亲人们,回忆那过去的事,和亲人们在世时的点点滴滴关爱之情。

此时,想起了母亲对我们的关爱。记得当时在学校里读书,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清明时节,每年都要去济宁东郊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祭扫烈士墓,悼念哪些为革命献身的英烈们。

每当这个时候,为了表达对革命先烈们的崇敬,我们统一着装,身穿白褂蓝裤系带红领巾。头天,母亲便从橱櫃里给找出来,洗晒烫好整理齐,然后摆放到睡觉的床头上,这样早晨穿起来不耽误事。这些衣服我们平时是不舍得穿的,只有到参加重要活动才穿,回来就脱了再收拾好放回原处,平时穿着随便。那年代只要不露皮肉,穿着补丁衣服上学也没有人笑话。

我们兄妹们早早起来,穿好喜爱的衣服,吃过早饭,就匆匆忙忙地要往学校赶。母亲临在我们出门时,把二个滚热的熟鸡蛋塞到我们的衣兜里,让我们在路上吃,叮嘱道:“清明吃鸡蛋对人有好处,保护眼睛,吃了双眼明亮”。说着拿着煮熟的热鸡蛋在我们每个人的眼面上照晃一下,说:“老辈传的这样做双眼明亮”。我便揣上母亲给的两个热鸡蛋,一流烟似地上学校奔去。要知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生活都比较困难,吃粮食都是按计划供应,每个人每月口粮二十来斤,粗粮多细粮少,地瓜干高粮棒米为主,白面细粮很少,平时只有老年人和病人享受细粮待遇,什么细粮白面,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高级享受。母亲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养鸡,把鸡由小养大,待母鸡下蛋后,又一个个攒起来,放在罐子里。平时是不舍得吃的,只有逢年过节,母亲才磕几个鸡蛋掺和搅拌馅子或煮几个鸡蛋给我们吃,这个时候,鸡蛋对我说是如获至宝,心里能不高兴吗?

我急匆匆赶到学校,同学们都穿着白褂蓝裤,脖子上系着鲜艳的红领巾,整个校园里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大家在老师的指挥下集合站队,老师向大家交待了注意事项后,师生们打着鲜红的校旗和少先队旗,朝东郊的济宁革命烈士陵园走去。

我走在行进的长长的队伍里,朝前望不到头,朝后看不见尾,大家怀着对革命先烈们无比崇敬之情,缓步走近了济宁革命烈士陵园。仿古大门上醒目写着“济宁革命烈士陵园”,门两旁白墙上分别写着“为国捐躯、虽死犹荣”八个鲜红的大字;正面纪念碑石上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整个陵园内苍松翠柏,哀乐声声;园内墓碑整齐,整洁干净,一种对革命先烈们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们在革命烈士墓前,进行了集体宣誓;然后向烈士们敬献花圈;在纪念堂里参观了革命烈士生平英雄事迹展览,然后沿着园内小道,心情沉重地瞻仰了为了济宁解放和和平建设时期为革命、为国家、为了人民利益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们。

大家心里默默地祈祷着:革命烈士们你们安息吧,你们未竟的事业我们来完成。

待我们祭扫完烈士墓,走出了革命烈士陵园,我才想起把母亲早晨给我准备好的两个热鸡蛋,从布兜里掏出来,狼吞虎咽地吃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