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振江 | 绚丽“彩虹”美人间,光明使者暖万家 一回忆我做外线工的峥嵘岁月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尚振江 | 绚丽“彩虹”美人间,光明使者暖万家 一回忆我做外线工的峥嵘岁月

来源:本站    作者:尚振江    时间:2024-04-06      分享到:


朋友,你见过在夏天里,经历过一阵急风暴雨之后,转晴的天空中,所出现的那一道美丽的彩虹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壮观美丽的自然现象。

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带来光明的条条电力银线,是否就像天上的绚丽彩虹?而维系着千家万户的温暖、确保电路畅通的供电人是否就是那彩虹的搭桥人?是的,人们常把我们供电人与千家万户相连的电力工程叫“彩虹工程”。把日夜守护、使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的电业职工称为“光明使者”,也可称为搭建绚丽彩虹桥的美画家和建筑工程师。

我们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电力先行谁都离不开电,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农业生产,一旦没有了电,就寸步难行,这个世界就会暗淡无光,人们就会感到多么的不方便和别扭。

朋友,你们可知道这些密如蜘蛛网、四通八达、连通千家万户的“美丽彩虹桥”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

人们常说“幸福不会从天降”,“樱桃好吃树难摘”。朋友,我们看到密如蜘蛛网的条条银线通向千家万户,散布在祖国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变电站,这些都是我们一代代供电人,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各种困难险阻,逐步建设起来的。

回首当年,我作为供电工程的建设参与者,经历的那艰苦的岁月,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年的我有幸加入到供电队伍之中,参与到当时的鱼台电网建设工程,那时我才二十来岁,正是年轻力壮、血气方刚,我从舒适闲怡的工厂(当时是厂里仓库保管)中走出来,参加到紧张的供电电网建设之中,亲身经历了鱼台电网建设的艰难岁月。

我记得当时进入供电部门,面临的是鱼台基础的薄弱电网需要完善升级改造,“二线一地供电方式需要改三相三线安全可靠供电,”二是供电队伍中技术熟练职工中的“亦工亦农”人员按国家政策要下放回家,我们十几个小伙子在这种非常时期,离开工厂,加入到供电部门。我们一来到就投入了紧张的供电业务知识方面严格的培训学习中,学习考试完又紧接着进行电业外线业务技能方面训练,十几个人在技术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县中心广场一块空地,面对几棵光秃秃滑溜溜的十几米水泥电杆,攀上滑下,由徒手攀登到用绳索提拔几十斤重铁件、瓷柱,并组装拆卸负重训练,从严从实。在经过十几天的严格训练后,经老师严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当时是炙热的盛夏,十几个人头顶骄阳,超强体力攀上滑下,身上厚实工作服被汗水湿透,甚至有时候碰破皮磕破手,训练是何等的辛苦,训练的体力强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时间紧,任务重,紧张工作任务在等待大家。大家只有咬紧牙关,刻苦训练。不是常说吗,平时多吃苦,战时少流血,只有熟练掌握业务技能,能够去胜任所担当的工作,这才是应考虑的,所以大家都按老师讲解指导要求,认真地去做。

这个登高活确实不易做,即高又危险,即累又艰难,在炙热的天,穿着厚实的工作服,戴着线手套,开始不会,上杆没几步就“哧溜”滑了下来,手磨破了皮,脚不注意就扭着筋,衣服被磨破,汗水湿透,没多久脸晒得漆黑曝皮,人累得腿疼腰酸。但我们十几人中没有一个当逃兵的,大家坚持挺住,终于在经过了十几天艰苦训练后,和经严格培训考核过了关,成了掌握供电外线业务技能的熟练职工。

待完成培训后,大家就即刻被编班入组,迅速投入那繁忙的架线送电工作之中。

当时,鱼台供电部门,一方面担负着全县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用电供电任务,另一方面全县还有很多未送上电的乡镇村庄,急等待送电,所以我们供电部门架线送电任务很忙。那时经过稻改,逐步摆脱贫困富裕起来的鱼台人民,尤其是各村庄渴求用电心切,申请用电书如雪花般纷纷递送而来,都想扯线用电,急迫改变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燃蜡烛点煤油灯,磨面、抽水,用汽油或柴油,即脏又黑,开起机子来冒黑烟又抹油、噪音大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向往那种电把子一推一合,满村满屋的灯火通明,机器飞转欢叫的现代人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再加当时电网简单落后,有点风雨线路就频繁落闸停电,不科学不先进,不能保障正当供电,因此重中之重电网要升级改造,农村没有送电地方,生产任务书满满的,抓紧布置送电,做到申请一户,批准一户,新上安装一户,及时送电一户,为达到上级要求的“村村通,户户通”实现,消除全县无电村任务目标而作努力准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的供电架线工最为繁忙,大家都是头顶星星、身披月光,紧时间抢速度赶工期,工期一般都是一二十天或成个月,这个工作任务完了,下个任务又接着跟上来,我们吃住都在工地,睡的是麦秸地铺,早晨我们三四点钟起床,吃罢早饭天没明就上工地,到晚间九点来钟甚至更晚才收工吃饭。天暖和还好说,特别是天冷那真不好受,我们那个时候施工,都是收了秋地里无农作物,便于施工,干着干着就到了寒冷的冬天,北风刮起下起大雪,我们施工照样进行,大家在亳无遮挡的地里,挖坑、立杆、上件安装、拉线、紧线,忙得不亦乐乎。一上来冻得缩不开身,到后来热得脱掉棉大衣,穿着单薄衣服干,在场的村民看到这样,都翘起大拇指夸好,并称赞我们供电外线安装人员为铁军。

记得在1982年的那个冬天,我们在清河杨楼排灌站施工安装,早晨用烤灯把水泥电杆上冰冻烤干,接着我们中一同事登杆作业,在攀登到六、七米处,水泥电杆有雪水滑,登鞋没抓住,顺杆落到杆底,造成膝骨半月板关节损伤,在家养伤不到一个月,还未好利索,由于工作量大,人员少,所以又及时返回工作现场。那个时候熟练人员少,活多,一个人恨不得顶几个人用,所以谁也不愿在家呆着。还有最感人的一次,1984年春上,寒冷未完全退去,地面上有积雪,水田边有冰碴,这个时间里,供电公司由大屯电厂送往鱼台县的输电大动脉大屯线路的一杆基,在老砦变电所附近水田里突然歪倒,杆倾斜歪倒在水田里,与下面杆上的线绞在一起,造成鱼台县大范围的停电。我们外线人员,当时还在张黄齐楼排灌站施工,接到命令通知后,所有人扔下手中的活,带上工具,骑上自行车(那时还没有先进的代步车,平时都是骑自行车,在往前都是步行,当时全单位施工拉工具就一辆十二马拖拉机,开车的一位老师,经常在颠簸的农村土路上行驶开车,当时说了句玩笑话,颠得不孬,因此落了个‘老颠’的美名。后来有位新进单位的职工,当面直呼喊颠师博,闹出了个大笑话。)朝抢修地点飞奔而去,赶到抢修现场,在当时业务局长亲自带领下,大家纷纷脱掉鞋袜,踏入冰冷泥水中,奋战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排除险情故障,迅速恢复送电为止。大家由于在泥水田地里呆得大久,而失去知觉,直到上到水地地边路上,腿脚走路不听使唤啦。就是这样,太家为保障供电线路的安全畅通,和为了让全县人民放心用上电,供电人甘愿牺牲个人一切的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做出如此牺牲和无私奉献。

我还记得那年在供电所的一个夏天,大雨磅礴下了整天整夜,地上没膝的水,街里有一条重要通医院的线路故障停电,大家接到查线通知,二话没说穿上雨衣,打着手电,迎着闪电与雷声,趟着没膝的急流雨冰进入黑夜中,大家逐棵杆巡查,查了大半夜,才找到并排除了故障,待线路恢复送上电为止。这样的事许许多多,是太正常的事啦,人们曾赞美过供电局的人员是,人家打雷下雨刮风下雪孬天朝家走,而供电人员却都是朝外跑,这就是职责所在吧。

再就是供电施工大都在秋后和春上,这个时间地里没有农作物,便于人员立杵放线施工。我记得那几年我们施工,最难忘的是,秋后田地里农作物一收割完,我们就忙起来,全部人员就上了工地,吃住在当时的清河中学,那时叫煤炭勘探队留下的地方,睡麦草地铺,为了趁好天赶工期,都是早晨三四点钟起,吃过早饭就肩拉手抬带着施工器材工具上工地啦,午饭和晚饭不靠点,挖坑立杆拉线紧线干完一期活才能吃饭,常常下午三四点,夜晚紧线开着汽车灯光干活,常常是半夜三更才吃饭休息。平常不冷不热还好过,特别赶到下雪冬天,地上白茫茫,狂风呼呼吹,活不能停下来,大家还得咬牙坚持干,经常大家站立在水泥杆头,被狂风吹得睁不开眼,人在杆上稳不住乱晃,常常被狂风吹得身体摇晃稳不住。所以供电外线施工是很辛苦的,工作是艰难的,我们外线工作人员长年累月,风吹日晒个个都是黑皮粗肉,穿戴也是破衣烂衫,人们形容我们外线工作人员,“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收破烂的,走到跟前是要饭的”。

还有一桩子事,让我终身难忘。那是1992年春上,我在县城西中心110kⅤ变电站担任值班工作,那时正是春防供电检修紧张忙碌时候。早晨八点交班前把全所供电设备停电工作做完,然后交代给接班者,可在这忙的节骨眼上,我远在济宁父亲单位上二名老干部早四、五点钟来到我单位,告知父亲头午夜时分,心脏病突发去世,让我抓紧跟他俩随车返回。我听到噩耗,如惊雷轰顶,即震惊又悲痛,可面对眼前情况,又无法脱身,尽管在一起同事也劝,这么大的事,走开也是人之常情,所领导来了也能理解,但强烈的责任感,我只有选择工作认真完成,等待早八点钟上班,接班者和所领导赶来,(注:那个时候通讯手段落后,当时没手机,家庭也没座机,又加变电所站在郊外),才交完匆匆与来人返回济宁家中。到了家见到早已离世身凉的父亲痛心悲哭,但我想早已进入另个世界的父亲,他也会原谅我,并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一大道理的。

是的,就是我们这一代代供电人,用我们赤诚的忠心,用无私的奉献,用鲜血和汗水,甚至个人生命,默默地实践着光明使者的职责,描绘搭建着联系千家万户的美丽彩虹桥梁,照亮着社会,温暖着大家。

此文献给当年哪些曾为电力创业洒汗流血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供电建设者。

此文也奉献给现在还正在为温暖社会、照亮千家万户而忙碌的光明使者。

2018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