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居 | 俺村有个戏剧班(三)
晚上,我早早的来到我村戏剧班的演出地一一吕守臣先生家的东屋里。作为连续两次参加演唱会的一位观众,美美的享受着戏剧清唱带来的精美戏剧文化大餐,愉悦的心情是无法用优美的文字来描述的。
锣鼓响起,琴弦上弓。伴随着扳胡(马德军执头把弦)韵音声,来自嘉祥县老僧堂镇杨庄村的杨焕云首先登场,她唱了一段山东梆子“梨花上马”。“梨花上马”是山东梆子名剧名段,是许多山东梆子名家的拿手好戏。我在县城居住,县城中心花园广场和检察院家属院小区对面的健身广场里,经常有来自全省各地的山东梆子票友及演唱名家登台演唱。参加演唱的我县山东梆子名家有郭玉雪、杜玉珍、侯守德、王淑惠、李霞、邵留新、孙宝全、王月营等。这次听到杨焕云女士唱山东梆子“梨花上马”这段名戏,有板有眼,嗓音清淅,字正腔圆,很有章法,真如李霞现身一般。在杨焕云演唱过程中,指导老师吕守勤先生一手翻看音谱,一手打着节拍,整个演唱过程紧凑严谨,声乐协调,顿挫有序,娱乐欢快。一曲“梨花上马”竟然把我的思绪带进了一千多年前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之中了。
随后,贾秋凤女士、宁翠兰女士分别演唱了“三哭殿”、“银环下山”等著名选段。两位女士表情丰富,吐字清浙,音调准确,感情投入。从她们俩人的演唱过程看,她们完完全全抛弃了自我,完完全全融进了戏中,把自己变成了戏中人。我的情绪也被这两位演唱女士所感染,随着剧情唱腔的进展,时而表情严肃,时而欢呼雀跃,不禁起立鼓掌,拍手叫好。七十有二的我,此时此刻的心情竟然如顽童一般了!而杨翠莲女士的拿手好戏“三省庄”一段,竟让我无法分清眼前的这位山东梆子演员,到底是专业演员还是业余演员了。不客气的说,如果专听杨翠莲的唱音,还真的以为是山东梆子十大名演杜玉珍在即时演出哩。
最让人心情激动的是嘉祥县老僧堂镇秦庄村的李瑞月老先生喊的一嗓子“红脸”。李瑞月先生已经七十九岁高龄了,他拿起话筒,站立在房间中间,用响亮的嗓音,首先喊了一声叫板:“来了……啊哈!”那派头,那气势,那声腔,严然他就是置身于两狼山战场、统帅千军万马厮杀的战将!李先生唱罢,我竖起姆指,点赞叫好。李先生问我知道不知道他唱的哪一回?我说:惭愧!惭愧!门外!门外!李老先生非常自豪的说,他唱的这段戏是“杨七郎搬兵”,一般人唱不了!听了李瑞月先生的话,我不禁对眼前这位老人肃然起敬、刮目相看了。人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此话是千真万确的。当贾秋凤、宁翠兰、孔玉环等几位女士演唱的时候,李瑞月先生蹲在房屋门口,很象一位看热闹的闲居老者。一旦拿起来话筒,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一身似胆,全面神通。杨七郎的英勇气概、卫国戍边、战地险象、无奈搬兵时的形态,被他演的活灵活现。不用多说,两个字:绝了!我情不自禁的感叹,真是“英才隐乡里,高手在民间啊!”
走出吕守臣先生的小院,我的思绪仍然翻腾着。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戏曲来自于生活,娱乐存在于民间。我村的这个戏剧班,清一色的庄稼人,他们的娱乐活动完全出于自愿,完全出于自觉。无论是盛夏酷署还是三九严寒,风雨无阻,持之以恒。他们所用的锣鼓琴弦、扩音话筒,有的来自于捐赠,有的完全是自购。一个群众自发的戏剧班,数年间坚持活跃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当是十分不容易的!我还要说,戏剧(曲)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群众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一一2023.02.18写于茅舍。
- 上一篇:上一篇:白景兰 | 香城溢香
- 下一篇:下一篇:於恢 | 胡琴行并序(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