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亭 | 感谢生活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赵亭 | 感谢生活

来源:本站    作者:赵亭    时间:2024-05-09      分享到:


昨天是今日的坐标,今日是昨天的延长。没有昨日的辉煌,岂有今日的妖娆。感谢上苍,感谢生活的历练。多彩的生活,给了我丰富的创作源泉。

作为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哺养我长大。三十多年的乡镇工作经历,我热爱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对农村情有独钟。儿时的记忆漫过脑海,形成一幅幅动人的乡村画卷,生活给了我创作源泉和灵感。

我先后当个农民,乡团委书记,新闻报道组组长,特约记者。干过企业管理、营销、保险。作过邮政所主任,邮政银行支行长等多工种多职业。参加过山西刊授大学,四川自修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函授学习。办过《鱼剑河》文学社,编过《腾飞信息报》和《白雀乡志》。新闻采访10多年,骑烂了三辆自行车,四辆摩托车。跑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在全国3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电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和新闻作品上千件。由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娃,逐渐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记者协会会员,作家协会会员。得益于勤奋自学和刻苦专研,茶余饭后与书为伴。

1986年12月27日,参加由三台县委宣传部、统战部、文联,举办的三台籍台湾作家,《高山青》阿里山姑娘词作者邓禹平作品讨论会。邓禹平先生在《作品》一诗中写道:“没有嚎啕大哭的悲恸,那来破涕为笑的欢欣。没有分娩临盆的生死挣扎,那来骨肉相连的母子亲情。”他还在《最最》中写道:“在富有的人群中,我是最不富有的。但在不富有的人群中,我是最富有的”。深受启发,从而由写新闻转为文学创作。30多年坚持业余文学创作,炽热的心肠,热情不减。多少季节过去,忙碌的白昼之后,夜夜挑灯不歇创作了几百首诗歌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出版了《乡村记忆》、《秋天的歌唱》等诗歌、散文三部。它记录的是生活的点滴,历史的记忆,心灵的歌唱和难忘的乡愁。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青,当年对读书写作热情似火,先后与现著名诗人马培松、张英、罗传赋、左启等文艺青年创办了《鱼剑河》文学社和《诗吕》手刻油印诗报。诗歌、散文、小说写的不少,十分勤奋刻苦,但发表的却寥寥无几。于是开始大量的阅读中外名著,关注时事,阅读报刊书籍,在读书中不断的充实自我感受人生。我从内心深处,深深的感谢读书给我带来的实惠。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阅读在很多人的生活中已近孚消失。报刊杂志无人订阅,文化消费几乎为零。相比物质消费和物质生活,文化消费和文化生活的特点,在于其效果更加持久,日积月累,可以累加。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质,继而改变他的命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览群书会使人文思泉涌,灵感迸发,挥洒自如。与人交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与人辩论伶牙俐齿,巧舌如簧。对人一生的成长,知识、情感、智慧、胸怀会有极大的提升。《人世间》原著作家梁晓声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作家不是几年就能练就出来的,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需要端正创作态度,摒弃空头名号,脚踏实地码字,潜心苦研著文。近年来,写诗的比读诗的多,诗歌不是很受欢迎。于是开始潜心散文创作,加入了四川省散文学会。被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为乡村作家,成功入驻百度百科词条。《灶的变迁》、《秦嫂的微笑》等多篇散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并获奖。

我深知一个作家的成长,离不开温暖的土壤,离不开生活的历练,离不开老师朋友的指点和辅导。原三台县文联主席邹开歧,《四川日报》主任编辑许联炳,《绵阳日报》孙兴伟、朱捷,《剑南文学》王德宝,《人民邮电报》刘亚廷等老师和朋友多次赠书给予帮助和辅导,使我受益非浅。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在字里行间,寻找读书写作那份宁静和快乐。因为读书而快乐,因为快乐而写作。用文字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感谢生活的历练,感恩我遇上了好时代。感谢生活,感谢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