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 | 走过村庄——我的一则日记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刘亮 | 走过村庄——我的一则日记

来源:本站    作者:刘亮    时间:2024-05-13      分享到:


下了夜班,没有坐班车,看着冬日里清冽的空气里透过来的一缕明媚的阳光,觉得好久没有从村庄里路过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从这个地方走过,我决定从麦地的中间的路上穿过去,再看看这久违的冬天的田野,立春过后的麦田是什么样子。


路两旁的庄稼,明显与在柏油路上的景致是不一样的,开始出现还是冬天的模样,昨天刚刚落了一场雪,虽然融化了一些,但多少还有一些残留。望去茫茫大地,仿佛刚刚下过一场霜一样,薄薄的覆盖在田地上。有一些冬青树的叶子在上面存着一小片的雪,当我用手去触摸的时候发现雪已经冻住了,只有等到融化成了水才能从叶子上掉落下来。


路两旁的枯叶变得更加的枯黄,一绺一绺的紧紧地贴在地上,一副衰败了无生机的样子。土地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麦地是土质松软,而一片收获过的菜地里,土地居然遇到了好像10年不遇的大旱一样,土地板结并分成了无数不规则的小块儿。看着这皲裂的土地干旱已久的模样,我在想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就没有下过几场雨,连一场像样的大雨也没有下过。自然大地是干涸的,一直为条纹状,以前在清明节前就要往麦地里浇上一回水,现在看来这个浇水的时间是该提前了的。


再往前走是一段下坡,坡下的旁边是一片杨树林,而杨树林中间居然有几个小水潭,不知养鱼还是为了浇水。拥挤的水塘的周边有几处枯黄的芦苇,立在水边。随着冬日的寒风,在那里轻轻的摇曳着。我看着面前的这些芦苇,想着在我的幼年的冬天,到处还会见到成片的芦苇呢,芦苇在冬天到来之前就已经被割掉了,在一家家的院子里芦苇编制成苇席,是冬天同样忙碌的劳作。


在芦苇地旁边是一片倾斜的土破,我明白这不是丘陵,不存在山坡,而是人们利用土地堆砌的结果,但在这一刻这有树有水的景致,却让我想起苏联油画家列维坦的作品来,只不过他油画里面的是白桦树,而这里的是大杨树罢了。他的绘画在一片残雪下流淌着的河水,那样的原野是特别的安静,同样这里也是安静的,一切仿佛都被冻住,按住了生长的暂停键。


在这片小树林里,我看见了风的样子,以前我曾经看过朋友拍到的冰在被风吹过的时候,被风冻住的样子,便会一下子想到风吹过去的景象,而眼前的这些树枝无一例外的向一边歪过去,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弯了腰一样。我知道这是某一天狂风暴雨之后的结果,风实在太猛烈了,细细的枝干经不起风,一个劲的吹便成为了这个样子,也许等到春天的万物萌动的季节,他们的身体慢慢便会恢复到以前吧。


麦地上也覆盖着雪,用手去摸,仿佛叶子也是冻住的样子,有两个年轻人在田地中间转悠,土地里确实有人,在这寒冷的季节里不知道会做些什么,只听见突突响着的机动三轮车的声音,我想这些可能是真的是在为尴尬的麦地准备一次浇水吧。


走到路口的尽头,穿过第一个村庄,村头栽了几棵不知名的树,特别的矮小,上面的果实非常多。还有一棵树,因为掉光了的叶子我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它是一个槐树还是别的树,我在它的下面站了好久。我从上到下看,发现它没有一处是笔直的地方,无一处不是弯曲生长的,是那种弯曲度特别小的曲折的细枝干。每隔一段距离便有黑色的疙瘩或者是凸起。这样,这一条细枝干宛然像极了写毛笔字的顿笔。写一下顿一次。顿一下,就会出现一个黑点。一直的顿下去的便有这样的效果,实际上这些细枝干都分外的有力,有一种内在的韧性。


但是我站在那里看了好久,我实在羞愧,居然叫不上一种常见树的名字,我离乡村实在是太久了。


再往前走又是一片空地,有菜地有麦田,我很奇怪,在夏天的时候那种景致见不到了,好多年了,每一次从这里路过,我都会放慢脚步向北望去。这是一个人家,仿佛故意与村里的人住的很远,而自己去建造出一个独立独立的院落。没有围墙,围墙是栽植了大量的芦苇与竹子这样做成的围墙与别的田地和村庄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房子是泥坯,房顶上盖了红瓦。每次路过都看见自家的主人在院子里坐着。门是紧闭的。那种斑驳的掉落了漆的木门,上面还有门帘,上面的绿漆,已经剥落的漫漶不清了。我想想这里面会有一个怎样的老人在里面居住呢。


我很难想象这户人家这里住着又有一些怎样怪异的性格,他有怎样的奇遇或者不为人知的命运遭际,又或者说在他的心里存放着无边无际的悲伤。他不想与村里人住在一起,不想过那种热闹的生活,他只想独处。但打听了好多人都不知道这里的主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情,什么样的经历。而今天走过我就发现那完全是一片空地了,也已经看不到院落曾经的院落的影子,土地和周围的农田变成了一个颜色,也是绿油油的麦子。或许是搬走了,也或者住着的这个人在一个风雨之夜悄然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都没有人知道啊。


路旁有一条干涸的水沟,里面堆积了层层叠叠的杨树叶子。而偏偏在中间有几棵杨树,它们都很矮。让我惊喜的是有一棵杨树上搭了一个鸟窝,树本来就不高,而鸟窝搭得更低。我在农村里长大,从小到大从未见过这么矮的鸟窝,我当然不能放弃这次近距离的观赏鸟窝的机会,我要看这个自然界的朋友怎样为自己搭建居住的卧室。我一脚踩进厚厚的杨树叶子里,虽然矮,我够是够不着,但是鸟窝的轮廓还是能看得比较清晰,以前可都是远远的遥望着的。这鸟窝的主人精心选择树枝。在最下面是粗一些的树枝,稍微向上是细一些的枝干,这样保证了鸟窝的稳固性和舒适度,而且把树的主干包围在中间,这显示了鸟的智慧。说起来它并不精致,不像燕子窝那样紧致密实。看起来就是把一些细的树枝横一下竖一下斜着摆放在一起,而且透气性非常好,没有羽毛,也没有干草做铺垫,因为我从下面透过缝隙看的还是比较清楚的。那六七根树枝斜着向上生长,这也造成了鸟窝的形状成为漏斗状,是草帽状,足以让一只鸟躲避风的惊喜。我担心的是雨雪来临的时候,这样的鸟窝并不能带来多少的温暖。还有一件事情人鸟窝的鸟是不是候鸟呢?


近处的地里是新立了一块碑,在碑前的一个新坟上有一个烧了所剩无几的花圈。冬天是有好多的人熬不住就悄悄的走了。快走到第二个村子的时候,迎面有一辆五轮农用车。车上的大喇叭重复的喊着谁家卖树,谁家卖树。我看见驾驶楼里男人在开车,旁边坐着女人,女人抱着孩子一脸平静。他们一家人都是被冬天的风皴得通红。小男孩也静静的看着前方。我看看时间,这一家人出门也是够早的,辛苦奔波是我们的人生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