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静仁|《廖静仁散文选》的自序与后记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廖静仁|《廖静仁散文选》的自序与后记

来源:本站    作者:廖静仁    时间:2024-05-22      分享到:


《廖静仁散文选》自序生命总是残缺的,尤其是人,根本就来不及求全,永远都只能是在求全的途中,而坚忍并顽强的脚步,也只能是生命途中打下的一长串省略号……诚如我手头正在编辑的这一套散文选集。说是选集,当然得有所选择,然而,率真文章乃天成,一旦问世,也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而在这权衡和选择中,我又只能将它们的去留归纳于宿命了。

我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写作散文的,所发的处女作究竟是哪一篇,叫什么标题,都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最开始写的题材就是身边的这条资江,如获得《散文》月刊第二届百花文艺奖的《船魂》以及被众多选刊和选本选载并被《中国文学》翻译成英法文的《纤痕》《过滩谣》《红帆》等资水系列。我也因此而一度被《湖南日报》誉为“资水河畔的‘高尔基’”,文学批评家伍振戈撰文《船魂·江魂·民族魂》称我为“资水系列散文”的开拓者。

第二类题材便是乡土和乡情系列,也就是曾获得过湖南省青年文学奖的《井湾里,我的乡亲啊》等。第三类则多以山为题材,也就是曾一度获得过评论家与读者好评的《山雾》《山猎》《山空》等篇什。

一时间,所发散文的报刊上百家。记得那年进京参加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期间,著名散文家、编辑家吴泰昌先生找到我并自荐要为我即将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纤痕》作序。我的好友李电晖也曾撰文《从水到山的廖静仁》,发表在《文学报》。但遗憾的是,正值写作散文的黄金时期,我却没有能够将发表作品的报刊悉心珍藏,以至于在后来出版作品集时,散失的文章已经远不止用一句简单的“遗珠之憾”可以概括的了。更遗憾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组织上又将我从安化县文联调到新创办的县委机关报《安化报》任总编辑,从此误入了自以为手中有一点权就把自己看成是个“官”的歧途。

人生匆匆,如资水荡荡,浪奔浪涌间,从县城到省城,从一穷二白到小有家业,领老婆儿女为生计一路忙碌如船夫撑篙过长滩,刚至水湾处,想抚平岁月风浪的擦痕时,一转眼又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至本处,从起点到归途,竟又是落脚在同一个被称之为家乡的地方。

一切皆是宿命。文如其人,人亦若其文,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在生命途中打下的一串省略号……不赘。

是为序。 

《廖静仁散文选》后记又要出书了,将要出版的是《廖静仁散文选》(上下卷),依照贯例,是要有一篇序和后记的,该记些什么呢?凡人实难免俗,那就不如干脆记点俗事吧。从湖南省文联退休已经八年,还至本处后,既无老人需要尽孝,又不需要帮儿女们带已经长成了少年的孩子,我们夫妻俩只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安享晚年。感觉一身轻松,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了。诗意的日子,神仙般的生活,过着过着就又想起还是该做点什么。哦,剩下的岁月就做一点剩下的事吧。这样就想到了要把已经出版过的散文集再遴选一下,出版一个精选本吧。

一般来讲,若不是畅销题材,出书是很难的。但我却始终认为自己是命运的宠儿,想要成就什么,都总会遇上贵人相助。果然,心想事成,在编辑出版本书的过程中,原供职单位、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夏义生多次给予过问,还惊动了老领导并文友、咱们尊敬的“市长诗人”谭仲池。湖南省文艺发展基金会也向我伸来橄榄枝,愿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他们的关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的这个选集得以顺利出版。需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如陈曦明、谢群、赵涛、陈国媛等以及在编辑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陈天成并张立云夫妇。诚如我文中开篇所说,这是在剩下来的岁月中做的一些剩下的事,而且说不准还会有大把的岁月做更多更有趣的事。日后再娓娓道来吧!是为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