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霍超海 ‖ 又是一年高考季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霍超海 ‖ 又是一年高考季

来源:本站    作者:霍超海    时间:2024-06-09      分享到:



有消息说今年高考报名人数逾1342万,可谓壮观之至。


高考作为相对最公平的大学招生模式,也最能牵动举国上下的神经。无论当年统招统分,过独木桥百里挑一,还是现在宽进宽出自谋生路,高考热度不减、吸睛依旧。因为上进求变的国情没变,望子成龙的人情没变。


想当年我参加高考时条件很差,而且在炎热的七月,考场两个电风扇收效甚微,可谓挥汗如雨。有的考生体质差,心情紧张,晕场在所难免。后来逐渐人性化,时间提前一个月,改在入夏不久的六月初,考场里也装上了空调,孩子们不至于额外遭罪。


很多人诟病高考,嘲笑死学苦读。其实高考不仅刺激孩子们多掌握知识,更大的意义在于磨炼孩子们的挫折耐受力,坚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少时学习不吃苦,长大生活吃大苦。优秀的人总是历经磨难成就的,没有谁的才能与生俱来。天生顶多是好皮囊小聪明,后天不努力只会昙花一现。


高考不是人生通罗马的唯一要道,但绝对是康庄大道。比起高考,其他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门槛会更高、家庭压力会更大。


因为中学教育水平地域发展不平衡,国家招生政策的倾斜,高考历史上出现过诸如移民等不正常现象,也引发了许多哭笑不得的故事。好在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应届高中毕业生减少,孩子们越来越能避免不正常因素干扰,只需靠正常发挥努力奋斗了。


高考不能一考定终身,很多不通过高考的成功人士往往成为不愿费脑筋家长孩子的励志对象。但就成功比例而言,大数据表明还是通过高考走向成功最靠谱。


其实人生无处不考试,考试就得比高低。知识技术的差距,人品意志的优劣,无不需要努力拼搏。


怀念高考,祝福孩子,感悟人生,激扬情怀。


高校扩招是中国特色的人才优势之路


据有关数据,1999年高考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猛增到160万,到2005年短短6年间,大学生就增加到500万人。这是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跃进。


现在看来,这一决策是高瞻远瞩之举,使中国的人口优势华丽转身为人才优势,加入WTO后,赶上了全球化和互联网的红利,21世纪前20年的中国经济在以爆炸式飞速增长。然而在当年,扩招和并轨收费同时实施,所谓的“教育产业化”被很多人诟病,认为高等教育压榨了社会中下层居民的血汗钱,毕业即失业,一时间怨声载道。


也有观点认为,当年扩招为了缓解9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由本科毕业生陡增引发研究生扩招连锁反应。然而这一举国行动妥妥地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模式向全民模式的转变。


高校扩招国策的顺利实施,最根本原因,得益于中国人特有的尊师重教传统,“天地君亲师”的祖训深深地烙印在民族心灵记忆里。尽管不包分配,毕业后就业前景不明,但大多数家长都倾其所有供孩子上大学。少数土包子嘲讽的“小学生当老板、大学生来打工”毕竟只是暂时的和片面的现象。


又值高考季,又有哭笑人。崇尚科学,追求文明,中华民族在大考小考接连不断中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