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魏留勤 ‖ 西平村
西平镇,微山县辖镇,位于县境西北,因镇政府南邻西平村得名。史载,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今河南兰考县)决口北徒,夺大清河入海。微山湖、昭阳湖西畔涸出大批黄泛湖滩地,江苏省徐、沛官府榜示招垦。巨野、嘉祥一带村民迁此应招垦荒建村,属江苏省沛县所辖。
1984年8月,西平、庞庄等6个自然村由江苏省沛县划归微山县,当年微山县建西平乡,2014年11 月,撤乡设西平镇。东临微山湖,与欢城镇、傅村街道湖面相连,西邻沛县大屯镇,北靠沛县大屯镇和微山县张楼镇。面积20平方千米,其中湖泊12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7个村委会,有6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庞庄。
顺堤河、湖西航道纵贯全境,六营河自西向东流过。域内有中学、小学、幼儿园各1所。有中心医院、敬老院、文化站、图书馆、文化大院等公共设施。
村民以渔业、农业工商业为主,兼畜牧养殖和交通运输。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以大米闻名;渔业以养殖为主,。以四大家鱼为优。工商贸易发展迅速,成为主导产业,镇中商业街小有名气,为湖西一带日用小商品批发零售集散地。有山东国耀矿山设备、济宁田农机械、泰丰纺织、华永纺织、东群电子、耐火材料等规模以上企业11家。2014 年获评市级创业型乡镇、2016 年获评省级文明镇。
1855年,魏氏、刘氏、张氏等从山东巨野大念王庄、曹楼等地迁来此地建屋成村。筑有防水土寨,东、西各设寨门,因此村位西,名西门村,后演变为西平村。
西平村全村共569 户,人口1753 人,耕地面积 1680 亩,人均土地 0.96 亩。由三个村民小组组成。西平村以农业为主,种植作物有水稻、小麦、大豆、玉米、蔬菜。养殖业以养猪、养羊、养鸡为主。 西平村建村历史悠久。西平村人多来自巨野、郓城、嘉祥一带。1855年随团总唐守忠来到沛境北20余里的昭阳湖西岸垦荒拓地,兴建村庄,为当时来沛最早的山东移民。团总唐守忠是咸丰年间巨野县一位有名望的士绅。当时唐团是山东移居沛境地诸团中实力最强,人数最多,与当地原住民争斗最饶勇的团。1869年9月,唐守忠率团民与北上的捻军赖文广部大战,唐守忠、其子唐锡彤、其叔唐振海率领团民抗击捻军六天六夜,最后力竭被俘,被俘后的唐守忠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拒绝投降,后与其子和其叔为捻军所杀。曾国藩感其英勇壮烈,上奏朝廷“从优议恤,并建立专坊,以为草莽效忠者劝”清政府特命地方为其立祠纪念,予以褒奖。此祠于文革时期被毁坏。 微山湖畔土肥地壮,山东移民吃苦耐劳,拓荒垦田,日渐富饶。沛原住民见原本属于自己的田产成了外民之田,便心怀不忿,遂起争讼。沛原住民告山东外民抢占田产,外民则认为耕种的全是湖荒之地。双方相持不下,屡屡争斗。山东外民人多势众,团结心齐,又多会武术精技击,故原住民常常吃亏。地方当局多次调和,在原住民和山东外民之间,修建了一条横亘南北的长堤。大堤以东沿湖而居的外民称为“边里”,大堤以西原住民所驻区域称为“边外”,并严禁双方越界生事。尽管这样,双方仍冲突不断,人员多有死伤。
同治四年(1865年),清政府令北上剿捻的两江总督曾国藩,顺势解决沛境闹腾多年的原住民和山东外民的湖田之争。曾国藩驻徐后采取高压和怀柔,折中与调和的政策,使争斗了10多年的湖田纠纷案,基本上得到了缓解。至此,山东团民在微山湖西岸正式定居下来。西平村先民和众多的山东移民就在微山湖西岸狭长地带里,辛勤劳作艰难生存。由于因长期湖田之争结下的恩怨,致使“边里”“边外”互不通婚,互不往来。这一状态持续百年有余,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双方关系才逐渐得以缓和。 解放前,西平村村民生活没有基本的保障。因地处微山湖畔,地势较洼,常遭水灾,导致三分之二的地块没有收成,为解决饥荒,村民常傍湖为生,即大湖里挖藕、捕鱼、捞湖草、挖野菜等,大灾之年便外出乞讨为生。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平村民和全国人民一样,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群众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天比一天好。
在近代革命史上,西平村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村庄。西平村的英雄男儿为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西平村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党员的魏中俭,入党时间为1938年春,这也是整个西平镇为数不多入党时间最早的党员之一。这个时间也是魏中俭加入湖西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工队的时间。其后西平村有多位有志男儿加入民族解放事业,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成员有魏中俭、魏中岳、魏中朋、魏中华、魏中余、魏中信、刘后云、刘以臣等,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以微山湖为依托,开展武装斗争,为革命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谱写了西平村历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进入新时期后,西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按照微山县农田基本水利建设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从1985年,西平村对原有毛、干、支渠不断进行了升级提档,至2023年,西平村已建成了集防汛、灌溉、排涝、水土保持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体系,极大地改善了西平村的水利条件,为村农业以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工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阶段性谋划。西平村是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村庄。进入新时代,西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带领全村群众从“富起来”开始走向“美起来”。当你从村西走进花园式的西平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坐落在村西文化广场中央,那座高大的拓荒牛雕像。雕像血肉丰满,孔武有力,翘着尾巴,拉长脖子,头弯向地,栩栩如生。拓荒牛奋力向前的样子,让人们看到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勤劳坚韧的力量,体现出西平村干群昂扬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在村里农俗文化陈列室里,那些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和一件件老式木制的织布机、纺车、老铧犁、留声机、幻灯机、收音机、电视机、老马灯会带人进入远去的时光,领略一下过往的沧桑岁月。环村的小河,恰似一条璀璨的玉带,将整个村子温柔地揽在怀中,小河草秀水清,鸭叫鹅鸣。宽阔平直的村街两旁垒砌着式样新颖的花池,花池里花草赤橙黄绿团团簇簇,飘溢着花香。每当夜晚降临,村文化广场便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男女老少欢聚在广场,有跳广场舞的,有唱戏的,有打球的,有拉琴的,有唱戏的,欢快的音乐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让整个广场洋溢在一派欢乐、祥和、幸福之中。
为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缓解老年群体用餐难问题,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幸福指数,西平村积极响应全县老年食堂建设的号角,村两委在镇党委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提前谋划,高标准完成西平村老年食堂建设。 西平村老年食堂是于2024年1月开始建设,2024年3月11日正式运营。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投资10余万元,设置就餐室6间,可同时容纳150余人用餐,现每日就餐人数在60人以上,配备了膳食加工、厨具等餐饮设备和空调等设施设备,装修朴素、环境舒适、卫生整洁。食堂进行合理适老化改造,设置老年人选餐、就餐区。
为了有效保障西平村老年食堂的日常运营。西平村积极发动在外的爱心企业家及村里的爱心人士,利用春节返乡过年的时机,通过召开老年食堂爱心捐赠联谊会,发动爱心企业家及爱心人士奉献一份爱心。通过此次联谊会爱心企业家及爱心人士捐赠爱心款共计80000元及食品物资等。对爱心企业家和爱心人士捐赠的爱心款和物资在西平村老年食堂荣誉榜上张贴公示,让老年人感受到爱心人士对家乡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同时接受老百姓的监管。 西平村人文蕃盛,解放初期,村民文盲率达90%以上,现村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90%以上,培养出大学生上百名。
西平村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制定了完善的村规民约,在群众中大力加强普法教育,建立了义务联防等群防群治网络,治安形式良好,连续多年无刑事案件发生,无群体性上访事件。特别是最近几年,西平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为提高群众居住环境,村对主干道和胡同道路进行了铺设了柏油和水泥硬化。又建设了村内排水设施,配套了下水道,并实施了农村改水工程,让群众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新建家文化主题公园和村休闲广场,并将乡村文化大舞台修葺一新,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很大程度提升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和获得感幸福感。
为加强村民自治,西平村逐步健全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管理小组,并认真开展村干部每月一次的勤政述职,加强了干群沟通,真正实现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了干群关系和社会和谐发展,在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对村班子、村干部统一测评中,群众对村班子的满意度达到9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历经百年的艰苦创业,特别是西平建镇(乡)40年里,西平村人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群众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美丽新农村的西平正在以稳健的步伐,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越走路越宽,越走越美好!!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何光燕 ‖ 天堂的父亲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张振建 ‖ 庄子的哲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