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陈洪任 ‖ 感受友谊关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陈洪任 ‖ 感受友谊关

来源:本站    作者:陈洪任    时间:2024-07-02      分享到:


作者简介

陈洪任,湖南省常宁市人,大学文化,现供职于衡阳市人民政府驻广州(深圳)办事处。工作之余喜好文学、书法创作,有多件诗歌、散文作品曾在大型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多件楷书、行草书作品在国内各类书法比赛中获奖或入展。

广西之行最后一站是崇左。清早坐车从东兴出发,到凭祥市友谊关车程差不多用了四个小时。凭祥海关、保税区与友谊关就挨在一起。友谊关是我国十大名关之一,与其它关口不同的是,友谊关是目前惟一的与外国接壤的关口,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现场看到双方来往车辆很多,看起来很繁忙。据了解,随着通关越来越便利,智慧监管越来越高效,友谊关口岸进出口货值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出口货值715.4亿元,同比增长26.5%。这说明越南与中国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高。我在想,这是否还反映出原来在中国的工厂向境外迁移但原材料等还需从中国采购再运往境外,从而带来出口贸易额的增加。

边贸繁荣,是给人的直接印象。站在友谊关的关楼前,环顾这处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心想这个地方历史上发生了太多的事啦。

首先,友谊关的关楼兴衰和名称变化就包涵很多故事。

友谊关始建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六次变更关名。初名雍鸡关,后改名界首关、大南关,明初改为镇南关,1953年改为睦南关,1965年更名为友谊关。抗法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关楼先后五次被外国侵略军占领,两度毁于战火,三度重修,现在的关楼是1957年重建。

其中最近两次改名,不妨记录一下:建国初,广西提出重修镇南关,毛泽东主席认为镇南关是历史名关,重建关楼是好事,但关名必须改。时代不同了,再用“镇”字就不妥当了。关那边的越南是我们的友好邻邦,我看“镇南关”的“镇”字要换掉。1953年中央内务部批复同意将镇南关改名睦南关。当时越南的胡志明主席闻知此事还写了一首题为《只改一个字》的诗在报上发表。到了1965年3月5日,我国决定将睦南关再次改名,改为友谊关,当时越南高层和各方代表,还参加了改名仪式。

从这两次改名中不难发现,当时中越双方的友谊是多么深厚。直到后来援越抗美,帮助越南打败美国侵略者,帮助越南战后重建等等,中国是多么厚待这个邻居。到后面,因为越南方面的原因,相互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用场面上的词来说,两国关系出现过波折,具体就按下不表了。现在,中越两国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各领域的友好交往与互利合作在不断加强。

关于改换地名,经常看到有人把国内一些现在的地名与过去的地名作对照,批评好些改过来的地名淡化了历史记忆甚至失去了美感,觉得现在的反而不如过去的。对于这种说法,我认为适时的地名恰恰记录了历史的独特背景,谁又能预料随着时代的变化又会催生出地名上的什么变化呢?

站在友谊关的关楼下,最重要的是不能忘记中国抗击外侮的一场伟大战役“镇南关大捷”和冯子材这个人。

先说冯子材这个人。冯子材(1818-1903),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沙尾村人。咸丰元年(1851年)投入清军参与镇压太平军,累迁至总兵。同治元年(1862斫)升广西提督。光绪元年(1875年)调贵州提督。光绪七年(1881年)回任广西,次年退职。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率部法军作战,取得镇南关大捷。光绪十二年(1886年)授云南提督(以病未赴任)。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奉命率军驻守镇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调任贵州提督。次年,因病去职。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命出山管理团防,准备重上战场却突然病危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从简历不难看出,这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炮”,妥妥的军事家,毕生在枪林弹雨生存。

《清史稿》是这样评价他的:“子材躯干不逾中人,而朱颜鹤发,健捷虽少壮弗如。生平不解作欺人语,发响躬自监视,偶稍短,即罪司军糈者。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言及国梁,辄涔涔泪下,人皆称为良将云。”

再看看镇南关大捷的经过。1883年12月,中法两国因越南的保护权问题争执不下,兵戎相见,法国军队悍然进攻北圻的中国军队,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2月13日,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2月23日,法国趁势占领镇南关,炸毁关门,在关前废墟中插上一块木牌,上书“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后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而退至文渊、谅山,伺机再战。68岁老将冯子材请缨出战,清朝任命他帮办广西军务。冯子材精心策划,亲身指挥,率一万广西狼兵与再次来犯的法军激战,并将法军成功击退,乘胜追击,于26日攻克文渊,29日攻克谅山,击毙法军近千名,重伤法军指挥官尼格里,后又将法军残部逐至郞甲以南,取得重大胜利,创造了震惊时世的镇南关大捷。

收复镇南关后,广西军民在法军退走后在关前插上木桩,写上“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此役后,清朝囿于兵力、财政上的困难,与法军妥协,在英国调停下,于6月9日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其中否定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法国军队移交台湾,中国军队撤出越南,从此越南脱离中国,成为法属殖民地。

镇南关之战,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战果显赫的战役之一。《清史稿》评价道:“法越之役,克镇南,复谅山,摧强敌,扬国光,实为中西战争第一大捷”。

这里再着重讲讲这个词:广西狼兵。何谓“狼兵”?自明朝中期广西田州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被称“俍兵”,读白了就称为“狼兵”。这种称呼源于这些士兵不怕死、敢拼命,具有强大战斗力。而冯子材,可谓是“狼兵”中的兵王。据说他是带着棺材和两个儿子一起上战场,当法军气势汹汹攻关时,他对将士们振臂高呼:“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当清军在法军强大的武器优势面前快要顶不住的时候,他身着短衣,脚穿草鞋,持矛冲出,身后紧跟两个儿子。在其感召下士气大振,一举击溃敌人。

狼兵的名头是够响亮的。明嘉靖年间剿灭倭寇,广西狼兵是主力,获评“狼兵素勇,为贼所惮”。太平天国起义,是洪秀全率广西狼兵从金田出发,纵横大半个中国,攻下清朝半壁江山。在近代抗日战争时期,台儿庄大捷也是广西狼兵的战绩,日本鬼子很是敬畏广西狼兵。彭德怀元帅在红军时期说过: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桂军是野狼,猛于老虎恶如狼。

广西狼兵为什么这么厉害?可能是广西生存环境相对恶劣,广西人从小就拥有超强的毅力,以及敢打敢拼的精神,另外是团队意识非常强,善于群策群力,往往通过齐心协力去解决战斗。这可以视为广西人身上的特质,这种特质是在骨子里、血液里存在。如果一旦表现出来,不光是打仗方面,在别的方面也是够厉害的。

所以,我认为“狼兵”是挂在广西人头上的一顶光环。妄自推断,如果广西人把“狼兵”的精神放到发展经济方面,齐心协力的谋大事、办大事,岂有不飞速发展的道理!

2024年6月27日于南宁东至广州南高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