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孔令娥 ‖ 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如奔流的河水无情地带走了挚爱故乡、亲人、文学及教书育人事业的宋致国老师,让人心痛惋惜!但与宋老师有关的记忆却时常萦绕于心间、挥之不去,让人难以忘记!
真正认识宋致国老师,那得从2015年元月微山县人民医院邀请山东省著名散文家李木生先生,来医院做散文创作的那场讲座说起。当时我很荣幸地聆听了这场精彩的文学报告,并认识了两位生命中的贵人。
记得当时我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激动与兴奋地走进了文学的百花园,如饥似渴地吮吸着花园中各种繁花的清芬与甜蜜!这场美丽的邂逅让刚踏入文学门槛的我,了解了我市建国以来文学事业发展与繁荣的光辉历程,知道了我市写诗的食指、写小说的李贯通、写散文的王开岭等人的作品,学习了散文创作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可谓收获满满。李木生先生精心准备的这场文学盛宴缤纷了我的眼界,跃迁了我的思维,让我有一种成长。
事后梳理总结,我写出了《春风化雨 云淡风轻》的听后感,并得到了与会者,特别是李木生先生及宋致国老师的极大褒奖!自此,我的文学之路上有了学习的榜样、崇拜的偶像和前行的导师。
当然促成这场高规格文学讲座的人,就是济宁医学院教授——宋致国老师!从济宁陪同李木生先生来微山的是宋致国老师,点评《李木生散文语言精准美》的是宋致国老师,微山广大的文学爱好者能品尝这丰富的文学盛宴,牵线搭桥的是宋志国老师。由此可见宋老师对家乡文学事业的发展和广大文学爱好者地成长所花费的良苦用心!也就是这场讲座,让我认识了宋老师,并要了他的电话!
自此,乡间草根的我成了宋老师QQ、博客和微信的好友,宋老师也成了我的文学导师,于是文学方面的困惑,就不时请教,宋老师也是不吝赐教!就如宋老师所说:“写作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交流,”因此师生之间有了更多交流切磋的话题。
记得刚开始拿笔写作时,我对自己写得东西没有自信,就发给宋老师征求意见!印象较深的是:写了篇《丁香花开》的散文,自己感觉不错,就发给宋老师看看。没想到宋老师没说一句褒奖的话,反而指出许多不足,并让我逐一修改。我极不情愿地按老师的要求重新做了修改,再发给老师看,宋老师还是不满意,并让我重新构思、推倒重写!
要推翻以前的多次修改,重新构思写作,我有一万个不乐意,况且也不知怎么写了!这时宋老师就用手机语音给我讲了陈忠实年轻时发表散文《夜过流沙沟》的奇特经历:“这篇文章陈忠实整整写了四年,一次次地重写、修改,然后投寄了五次,最终变成了铅字。多年以后陈忠实回忆说,第一篇作品的发表,首先让他从自卑痛苦的折磨中站起来,自信第一次击败了自卑。虽然这离成为一个作家很远,但却坚定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信心。宋老师还说:因为你低调实在、虚心好学,所以才推心置腹地说了这些话,希望你能从中受到启发。”
就这样在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重新构思写作,又反复修改后的《丁香花开》,被宋老师推荐在一南方杂志上发表了。所以生命中的贵人,不是冲着你什么来的,而是看到你在泥泞里艰难跋涉时,不顾你的狼狈,柔和而坚定地伸出援助之手。
还有一次请教,更让我铭记终生:“宋老师,我写得文章太平实、太直白,缺少文采韵味,怎样办啊?”于是手机里传来宋老师清晰的语音:“创作的灵感不是平空而来的,也不是为写而写的,它是在大量文学阅读感悟的基础上,由景、物、事或他人的语言、行为的刺激,激发出来的!还有最关键、最应记住的一点,就是真正文学创作的智慧不是知识,而是想象力。想象力才是作家创作的源泉。用《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蓝翎的话说:“做人,不老实无聊;做文,太老实无望。”做人这方面,你诚实、厚道有目共睹,但是做文?”宋老师的语音戛然而止,却像一枚炮弹正击中了我“为文”的软肋、短板,让我如梦初醒!
被生活和教学磨去棱角和个性,又天生实在的我,从此知道了在文学的百花园里只有架起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才能追寻诗和远方、奔赴星辰大海,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但是创作之路是寂寞、艰苦而又是考验人意志的缓慢旅行,特别是对于没有文学天赋、没有阅读积累,又上着班,家里有老有小的我来说,经常是处于左右纠结或停滞不前地懈怠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宋老师打来电话:“我来微山人民医院办事,随便带来了我的书,你过来拿吧。”当我骑电车赶到,从老师手里接过他亲自签名的《大运河上宋家闸》时激动地热泪盈眶,却不知怎么表达感激与激动之情!仅见过一次面的大学教授,只限于电话线上交流的文友,能一直记挂着、呵护着这无名、无才的乡间草根,又亲自赠书于我,真让人感佩至极,无以言谢!
我想留宋老师吃了中午饭再走,他却说:“谢谢了!我还急着赶回去。不过我看你好长时间不在博客上、公众号上更新文章了,是工作忙吗?你还记得我说过:你我都生长在大运河边、微山湖畔要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吗?”听到此话,我羞愧得脸红了,更不知怎么回答。
看着如此瘦弱,却更有精神的宋老师。想着如此年纪还笔耕不辍地写文章、出书,我还有什么理由彷徨、犹豫、懈怠呢?这刚出版的新书、这风尘仆仆的微山一行,对我来说难道不是一堂生动感人的教育课吗?
说到宋老师上课,我不禁回忆起39年前的那个暑假,即1985年8月微山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语文教师备课会,主讲教师就是宋致国。当时师范刚毕业的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场备课会,学到了很多备课及教学知识,为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这是我入职以来听的第一堂教学方面的课,宋老师也是我语文教学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导师,可孤陋寡闻的我却一直不知道这个宋致国老师,就是相隔30年后的2015年在县医院散文创作讲座上认识的宋致国老师。
直到今年春节,我无意间翻腾以前的老照片,才认出这两个宋老师,原来是一个人。我激动万分,想着等有机会见宋老师时,拿着照片再当面告诉他这个秘密!可做梦都没有想到,错过了的事,已没机会做了;错过一个电话,就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因为我再也没有机会弥补这损失,表达这份惊喜与感激之情了!
花草树木有重生日,四季有轮回,微山湖畔茂盛的芦苇也可以春风吹又生,可人不能重生,不禁让人心生悲凉与遗憾!
但泰戈尔曾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宋致国老师已认真飞过、活过、努力过!相信宋老师的为人、作品及对他人的影响与教诲,会像岁月长河中被冲刷、磨砺出来的珍珠一样,随着时光的流逝会愈来愈来圆润清晰。这柔和温润的珍珠之光,一定会给湖边生长的芦苇以光明、温暖与力量!
我会将这份光永远珍藏于心,让它照亮我未来的路,让我在生活和文字的双重旅途中,走得更远、更稳,走得更加自信与从容!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张玉岗 ‖ 地域性语言的魅力——读《民间布衣志》随感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宋军 ‖ 人生得意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