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赵秀荣 ‖ 瓦峪村的卫生院

来源:本站    作者:赵秀荣    时间:2024-07-19      分享到:


我们受瓦峪沟村村委的邀请,一行几人来到了瓦峪沟村,

到达目的地,我们被接进了一个大院里,一座四层高的小楼座落在院子的东面,银灰色的墙体显得非常清爽干净,上写瓦峪沟村党群服务中心,瓦峪沟村委也设在这里。

走进大门,一个长方形的牌子矗立在大门的右侧,上写十六里河街道瓦峪沟村卫生室等字样,门上挂着塑料透明的专用门帘,这就是瓦峪沟村的卫生室,占据了一楼的半壁江山。

推开门帘进入卫生室,感谢赞扬的牌匾挂满了墙壁,浓浓艾灸的味道在理疗室里传出,游走在整个的走廊里,走进理疗室,一位中年女子正在做着腿都理疗,我随口问了一句:大姐您好,理疗管用吗?那中年女子大声说道:可管用了,这不我才做了三次腿就好多了,大夫让我再做几次。她看起来非常高兴的样子。

我走出理疗室,看到陆陆续续的又走进了几位病号,老人小孩都有,其中还有两位中年人,他们都很自觉的在诊疗室里出出进进,地方不大但秩序井然,病号与大夫也显得很融洽;液体注射室和诊室正面相对,我径直走进注射室,房间里并排着两张床位,蓝色的一次性床单铺在了床上,显得干净整齐,一张图板正的贴在床头墙面上,图片占了整个墙面,上写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方方正正的字体用蓝色写就,其它的则用多种颜色用以标注,我伸手摸了一下,竟未发现一点灰尘,图片的颜色看起来也是很新。

从注射室出来走向就诊室,不算大的就诊室,一位微胖的中年大夫正在为一位男子号脉,他的手放在病人的手腕上,表情和善的说着病情:好多了,再喝几天中成药就行了,记得不能喝酒。说完起身走向药房为男子拿药;药房和就诊室是用一个大房间相隔而成,里间是药房,外间则用于诊室,隔墙开一个小的窗口,算是拿药的专用窗口;男子起身在窗口拿了药,顺口问了一句多少钱?不用拿钱,都给你报销了,咋还不愿意了?愿意愿意,男子一边笑着一边作答,高兴的走出了卫生室。

看着大夫从药房正要向诊室坐位上走过去,我一步赶在他的前面问他:大夫我可不可以到药房里面看看?他板着脸说道:药房是随便进的吗?说着走向诊室坐下继续为病号看病;我只好站在门口,使劲探着身子往里面看着,厨柜是那种敞开式的,格与格之间的距离不大,药就摆放在这柜子的格子里,大多是中成药,西药只占据了很少的一部分;西面墙摆放着标准的抽屉式中药柜,每个小的抽屉写着中药名,药房虽然不算大,但摆放非常整齐,中药的味道时不时的钻进你的鼻中。

时间也快到了中午,一个上午,病号来的并不太少,大夫也马不停蹄的忙了一个上午,剩下的病号也不多了,我顺便坐在了病号的坐位上,伸手放到桌子上的小垫子上,大夫一边给我号脉一边问我:你一直睡眠不好?我一边点头一边和他聊天;大夫姓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医世家,经常为当地百姓免费行医,就是因为祖上乐善好施,所以他家的名气已在方圆百里传开,到他这辈上更是如此。

王大夫出生在瓦峪沟村,受祖辈的熏陶,考上大学后也选择了中医专业,毕业后也学着祖辈的样子留在了瓦峪沟村;我问他为什么放着大城市不去非要回村来呢,他很朴实的说,我应该学着我祖辈的样子为村民干点事;话说的朴实,并没有半点造作,他说为了多学些医学知识,我一直不断的学习一些西医知识,但我大多使用中医,就算是中西医结合吧。

他一边给我说些注意事项,一边还给我继续聊着:譬如有病尽量在卫生院治疗,让村民少花钱少跑腿之类的话,刚刚的那个病号就是免费治疗的。他还给我介绍村里老人及孩子们的优待,如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按时发放三百元的退休金,七十岁以上的额外增加一百元,八十以上的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二百元,这个卫生室还包括养老院,也叫医养结合,有专门的厨房,还设置了许多的床位。他一口气说了许多,说完他还不忘让我伸舌头看看,幽默的说了一句:火气不小,多喝水少吃辣……随后他又说:瓦峪沟村不但对老人特别关心,对待下一代也是如此,这不又是成立围山书社,又是给考上大学的发奖学金,村干部在这些方面可没少费力气。

走出瓦峪沟诊所,抬头又看到了围山书社的宣传栏,从他们的笑容中感到,老百姓的生活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