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尚振江 ‖ 登泰山记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尚振江 ‖ 登泰山记

来源:本站    作者:尚振江    时间:2024-07-28      分享到:


      泰山是山东省中部的一座大山,是中国大地上的五岳之首,又是“天下第一”的历史名山。

       要论起在中华大地上的名山大川来,它高赶不上西藏的珠穆朗玛峰,(其高度8882米),秀丽比不上安徽的黄山(其高度是1800多米),但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在历代人民的心里,泰山却是一座无与论比的神奇圣山。它以雄伟的磅礴,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山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雾缭绕的变幻,灿烂的悠久历史文化,再加上泰山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东临黄海,西襟黄河、汶水环绕、前瞻圣城曲阜,背依泉城济南,以极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的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而称誉于天下。它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从而造就了“誉为中国”的国山。

     自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他最先拜谒封禅的就是东岳泰山,后来的历代帝王將相、名人贤士也纷纷的步履效仿。国民中上至七八十岁的白发鹤颜老人,下到活泼可爱的天真少年,无不为能亲自登上泰山而感到人生的幸运殊荣,也可自诩为称的上人生中的一大美事。

       我与泰山有着很多的相识之缘,我家住济宁,出生地老家在淄博市,每当穿行在济宁到淄博两座城市之间,路过泰安的泰山时,坐在行驶中的绿皮客车厢里得我,就紧靠近宽敞明亮的车窗,不由自主地深情地向远处高高的青黛泰山眺望。到了参加工作之后,我又在泰山脚下的山东泰安电校进行深造学习时,不仅常常地能观望到泰山的雄姿,而且还专门抽出时间来,与伙伴们去常登泰山,不仅实实在在地领略了泰山的雄姿美丽风光,而且还真切地体会到当年唐代诗人杜甫的“会当淩绝顶,一览众山小”坦荡胸怀。

    但使我印象记忆最深的,还是当年与一位好友相约初次登泰山时的深刻经历。

       我记得,  那是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时值“五一节”放假日,当时还正值四十岁年龄,身体健康的我参加了一单位组织的“泰安二日游”活动。我们一行四十多人坐上了去泰安的旅行大巴车,出鱼台、走济宁、沿104国道过磁窑,向心中向往的泰山而去。

        中午时分,我们从104国道出口处下了道进了泰安城,到了位于泰安城内的岱庙附近下了车。

       第一步我们先是参拜了遥参亭,这遥参亭正对北边的泰山,是历代帝王们祭典禅拜泰山的起点,然后穿过岱庙石坊、再由岱庙的南门进入到岱庙。这岱庙俗称“东王庙”,始建于秦汉,又拓展于唐宋,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院落特别大,周全面积有1500多平方米,采用帝王宫城式样,庙内各类建筑有150余间,占地面积96000平方米,周全是红墙褐瓦环绕,大门富丽堂煌,石狮威严蹲立,庙内楼阁亭台建筑雄伟辉煌,布局严瑾合理,岱庙内高高竖立有“天下第一山”汉武帝时竖立的石刻风调雨顺无字碑,及“万代瞻仰”的龟驭石碑及众多汉碑石林,其中院内还栽有许多从泰山之巅移栽下来的二千多年前的汉柏,这些汉柏苍劲挺拔,枝叶繁茂,每棵树都有独特的韵味,它们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最古老的故事,这些古柏,像守护神一样,守望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扎根于土壤之中,吸取着大地的养分,而枝叶则向着蓝天生长,吸取着阳光温暖,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严寒酷暑,这些古柏都执着坚守,挺立,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古柏树杆上留下的条条的皱纹,是逝去的岁月,历史演变的最好见证。另外,园内还植有蔷薇等众多的奇花异草,再看院内巍峨壮观的“天贶殿”,大殿内四面墙壁墙上绘有“泰山神中启跸回銮图”尤为珍贵,殿内玉皇大帝神像威严坐立,这里是著名的泰山博物馆,藏品丰富,是一处很好的自然景观园林博物馆。

      我们参观完岱庙后,便由北门出来,又顺着泰山的中轴线,皇帝们曾走过的“御道”,来到了泰山脚下的“一天门”石坊,泰山的红门处、按登山线路图走山道,经万仙楼、卧龙槐、“壶天阁”“斗母宫”、和山坡上北魏年代的“金刚经”石刻铭文,“回马岭”,“回马岭”顾名思义,以前登山的官员们,在此要下马步行,因为接着再往上走,山道陡峭难走啦,只得拨马而回。“三官庙”、“三瞪眼”,碧霞元君殿“泰山老母祠”。我们随登山游客,沿泰山的盘山石道,兴致勃勃地往上登。

     在山道上走着,我见到有不少腿脚利索,年轻力壮的登山者,从我们身边擦身疾速走过,也看到了很多的从山上下来的登山者,他(她)们由于登泰山劳累辛苦和过度的体力透支,而一瘸一拐,非常地艰难走下来,更有的坐在山道边上坐下来歇息索性不走啦,看来这些游客,是头天上山,早晨在泰山极顶的日观峰上,看完日出后才走下山来的,这正验古人所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啊”!

      我们在山道上走着,只见几位担山工,担着重物件朝我们走来,我们急忙避身为他们让路,看到他们皮肤黝黑,结实的身板,沉稳的脚步,光裸的脊被和头发脸面上,流淌着闪光的汗水,他们肩膀上的担子上,两头挑着好几百斤重的碑酒和矿泉水,水果面包、火腿肠等等,听山道上走着的游客们讲,是这些“担山工”们,把在泰山顶上人们吃的喝的用的东西,由山脚下给担到山顶上去的。看到这些,我们心中非常地震撼,真是不可思议啊!我们这些登山的游客们,在这难走的山道上,空手徒步登山行走都难?而这些“担山工”们却挑着沉重的东西,健步如飞地负重前行。  看着这些“担山工”们,常年累月地,敞着胸膛,裸着上身,皮肤被日光晒得黢黑放亮,担着重物、喘着粗气地来回行走在这古老的泰山盘山道上,我不由地对这些“担山工”们,产生了由衷地敬佩之心,我目送着他们走出了很远很远,才又继续向山上奋力地攀登而去。

       我沿途欣赏着沿途风光,看着扎根在满山道旁的松柏常青,这些常年累月扎根在泰山的岩石缝间,沐浴着太阳、伴行着月光,迎着狂风暴雨而宁折不弯,它们才是真正够得上“坚韧不屈的英雄”!正象革命现代戏《沙家滨》中郭建光所唱得:“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巍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霜雪郁葱葱…”我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我们奋力攀登,不自不觉地就来到中天门,听游客们说,到中天门才走了一半呢,我们在此吃东西喝水,进行营养补充和歇息。我站在写有中天门的泰山石刻牌坊下的空地上,回头朝来时的山下泰城嘹望,看山下的楼房街道,掩没在绿树成荫中,显得多么地渺小,再仰脸抬头向泰山顶峰北边望去,遥看泰山山间盘道犹如一条丝线,在泰山山间飘曳着,又犹如上天的天梯,直接悬挂在山前,这不由地使我倒吸凉气,那后边的山道,这才是真正地艰难险峻呀,这不由想起了古人所说“登山难,难于上青天”呀,下一步登泰山之旅,才是真正检验我们自我挑战的毅力啦。

    中天门是个中转站,从西路大众桥盘山道,开旅行大巴车可以直接开上来,然后再从这里乘泰山空中索道,直接登上月观峰,然后就近抬步走南天门街,上日观峰就可到地方观日出了,这可是一条走捷径省力气的最佳选择路程了,有些登山者,到了中天门,而心中打却,有的不再登山,直接坐旅游车下山去了,还有的干脆去了中天门索道站,买票坐索道车登泰山顶去啦。

    可是,我们却选择了,决心用我们的脚步来丈量,手攀脚蹬地登上泰山,这才是有意义的,我们来攀登泰山,就是为这个目的才远道而来的, 否则,就失去了这次来登泰山的真正意义了。

       在中天门稍为喘口气歇息之后,我们继续奋力登山,我们走“一线天”过“云步桥”、观“五大夫松”。说起这“五大夫松”来,还真有一段趣味故事来,据说当年秦始皇来泰山上禅拜,到此正赶上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劈头改脸地浇下来,于是大家匆忙地到一棵大松树下躲僻风雨,风雨过后,秦始皇认为大松树护驾有功,便按朝庭的官衔,分封这棵大松树为“五大夫松”。我们又接着来到了山道边的“斩云剑石”,处,这块“斩云剑石”也真有灵气,“斩云剑石”下方落雨,斩云石上面没有雨,大家说这块奇石神灵不灵呢?有些事情真让人一时解释说不透,谁叫人们都说泰山是圣山神境之地呢?

      我们接着继续向上艰难攀登,这时候的山道,笔直地陡峭起来,人们脚登手爬地在这山道上,登山的身姿好象要直立起来了,听说这里便是泰山最险要的地段“十八盘”,从迎天门至龙门坊是慢十八,有393个台阶,再从“龙门坊到“升仙坊”,不紧不慢又十八”,有767个台阶,再从“升仙坊”到“南天门”,又称紧十八,有476个台阶,三段一共有1636个台阶,平台之间叫盘,全程共79盘,为何叫“十八盘呢?”,古人认为9为阳数最大,天有九重,地也有九重,官有九品,连皇帝都是九五之尊,九的倍数就寓意着最多,泰山“十八盘”是九的倍数,寓意着台阶数最多,山道陡峭路长很难走。你挑战过泰山“十八盘”吗?俗话说,“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这盘山道“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这台阶大约有六千六百个台阶,人们在此徒手攀登是多么难走啊!又思念起那刚才在中天门下碰见的泰山“担山工”们,他们担着沉重担子,又乍走上这艰难“十八盘”山道呢?

     我们奋力往上攀登,终于到了“十八盘”山道的终点,来到了  泰山的南天门,当我们立足站在“南天门”的阁楼门洞下,看到“南天门”和门槛两边“门辟九宵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般俯临千嶂奇观”,和唐李白的最豪迈的一首诗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顶端终点,海拔1460多米,在石牌坊天街处,我们回望泰山道蜿蜒曲折,古道漫漫,呼吸着泰山极顶的新鲜山风空气,不由地荡气回肠,令人思绪万千,再看山下的泰城,正已到掌灯时分处在灯火熣燦之中。

       南天门离泰山极顶“日观峰”还有近百米。我们在南天门的天街处,虽然当时是五月,天虽然春末初夏,但山顶上的风大,气温降低夜晚天气凉,我们便租了件棉大衣,随便找了个地方歇息,到了凌晨三四点钟,人声沸动,我们便摸着黑随着人流向山顶的玉皇顶上的日观峰拱北石处走去,因为怕去晚了,找不到观看日出的最佳地方,“观日出”还得等看好天气,人们登泰山看日出,十有九回,由于天气原因,而不少兴冲冲而来,又抱遗憾而归,而我们这一次,这老天真给足了大面子,这天清晨没有阴天和下雨,还是个清朗的好天气,为我们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我们凌晨五点来钟,站在泰山之巅“日观峰”的拱北巨石顶上,先是看山下的景观物象一片黝黑,东方的天际也是一片黛青黑色,不多会,东方亮起了鱼肚白色,渐渐地天色明亮起来,天地间景物也由混沌不清变得清晰起来,再看东方的地平线上先是露出了彤红的亮点,逐渐这红点,又像个小皮球似得越来越大,大家屏住呼吸,凝神贯注不错眼珠地盯着观看,只见一轮红日这先是露出一点,逐渐变大又变圆后,又好象腾空一跳,像从东边大海里挣脱出来一样,顿时霞光四射,旭日把整个世界照得一片通明。这一闪一跳的壮观景象,由此引来了众游客们的热烈鼓掌和尽情地欢呼跳跃。这种场面令人太激动了,至到现在我回忆起来当时的场景来,还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啊!

   看完了泰山日出,听到许多游客的纷纷感言:“看日出这场面真的太壮观啦”,“这宇宙天地也大神奇了”,看泰山日出不是会会赶上的,有时天气不好,山顶上乌云笼罩和落雨,就没法看到日出了,只好带着失落的心情遗憾而返”,“能在泰山顶上看到日出,真是十分的幸运,挨饿受冻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和大家一样的心情,走下山来,在到了泰山的百年“日观峰气象观测站”下,看到日观峰石壁上的秦宰相李斯的《登泰山题刻铭文》还有:“黛岳之尊”、“昂首天外”“拔地通天”“东天一柱”汉武帝时立的“泰山无字碑”,意寓“天地同伋与上天对沼”,仰望刻在泰山极顶石壁上的:唐,杜牧的“泰山巍巍,独立天地之间”明,冯梦龙的“泰山岩壑,石云丹霞,真似此山当真有神”,等墨宝佳句,还有玉皇顶上的泰山极顶1545米的标刻石,心中无不为泰山这座历史圣域文山所震撼,又为在泰山之巅峰一览祖国壮丽大好河山所欣喜,又为这次登上泰山极顶观看到日出所幸运,这次登泰山虽然身体非常地劳累,但精神得到了最大满足,从中给我留下了许多的启迪人生感悟和美好的难忘人生记忆。


202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