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兴甲 ‖ 寻美峄山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李兴甲 ‖ 寻美峄山

来源:本站    作者:李兴甲    时间:2024-07-28      分享到:


这世上的风景多半在山水间,峄山亦如此。

早已听闻峄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素以山奇、石奇、洞奇而著称,享有“邹鲁秀灵”“岱南奇观”“灵通泰岱”等众多美誉。

某个地方的风景与风情,除了道听途说,或许还得走近了看才行,并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岁月流逝,峄山特定的味道和景象恰如河床底部凝润的石子般固守,必须得拨开茂密的水草,好好寻上一番。


寻春·花

花是峄山春日里最美的风景。站在山顶看,那抖掉了一身沉重后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绿顺着山脊蔓延,弯成一道独特的弧线。

春日的峄山,是萌着芽、发着花、拔着节的一切。山中所涂抹的每一笔,看似潦草无意,实则精致入里。最美当属峄山的桃花,灼灼其华,争相怒放,唤醒了人间最美的季节。穿行于桃林花海间,桃花与奇丽秀美的山石一道绘出春天最美的样子。柔美的粉色花朵与山石相伴又透出一股雄浑的气势。桃树隽秀的花瓣间挂满晶莹的露珠,微风吹过,花影绰绰,萦绕着淡淡花香。

远眺,漫山遍野叫不上名字的野花犹如繁星点缀山间,从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开始,便奏响了生命的旋律。每一朵山花都像一位优雅的舞者,在风的指挥下,翩翩起舞,把生命的旋律融入到大自然的乐章中。它们一丛丛、一簇簇、一层层地铺满了坡顶谷底,像是大自然用最美的颜料为寂静的山谷添上了无尽的生机。

近观,花们轻轻摇曳,仿佛精灵起舞,使人沉醉其中。山花盛开的季节,是自然界的盛世,更是大地的恩赐,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灵感,让人心生敬畏,感叹不已。


寻夏·泉

峄山之水在于泉。其他山中之泉一般因雨而生,雨大泉盛,雨小泉枯。而峄山之泉则不同,不受制于雨水却受制于风。每当东北风或西南风起,各泉同时涌涨,山涧顿时流水潺潺,珍珠乱舞;而随着风力的消失,泉水立刻偃旗息鼓,令人啧啧称奇。

峄山之泉,泉出石根(眼),汩汩不竭,生生不息。在峄山八卦石东侧有一大片石地,石地上方有一石眼,泉水不停地从石眼中汩汩涌出,如涓涓细流,永不枯竭。

峄山之泉在甘露池。五华峰下,白云宫后,有一石坊,此坊建于清代,坊额刻有“甘露池”三字。甘露池深藏在石坊后面的洞中,水面直径一米半,水深两米,池水清澈见底,不盈不竭,味道甘冽,据说可供千人饮用。甘露池也叫“仙源”,意思是神仙居住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诗句来描述甘露池的奇妙。

峄山之泉在莲花池。莲花池也叫莲池,过去有半亩方塘之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为供游人观赏,古人在池上架起一座小石桥,又在桥心建了一个亭子。有碑文曾描述莲池:“倚山作壁,凿石为汀,铺青天为潭底,缀明月于波间;凡山之高,云之浮,水之流,鸟、兽、鱼之遨游,回巧献技于阁下,诚圣地也。”寥寥数语,勾画出了一幅有山有水、有动有静、情景交融的美山妙水图。

峄山之泉在鱼池。鱼池在南华观逍遥亭南二十米,清代康熙年间重建。鱼池约四米见方,深两米,水从石缝中涌出。鱼池还有个好听的名字——“玉女渊”,传说渊中有神鱼。当地民谣说:“神鱼跃,年景鲜。神鱼跳,甘霖到。”为求风调雨顺,来此烧香者源源不断。后来因为大地震,渊涸池废,废渊中常出白云,白茫茫如纱似练,纷纷扬扬如雨丝般飘洒。

峄山之泉在凉水盆。“凉水盆”位于南华观西北的滴翠涧,也叫天关,在涌雪溪之上,实际上是一个洞。凉水盆洞里水凉、洞凉、风凉,无水更凉,号称神奇五凉洲。凉水盆洞里的凉源,来自仙源桥下的神女洞。神女洞孔窍百间,洞洞有水源,间间有凉泉。洞中央有一池清水,名叫仙源池。凉水盆与神女洞紧密相连,洞里的溪流昼夜不停地流淌。这些溪水由冰融雪消、玉露云气汇集而成,水气隐藏于深山幽洞之中,滴淌在石缝丛岩之间,经年长流不断,喝一口,甘甜清凉,沁人心脾。


峄山泉水众多,仅在有“神泉圣水”著称的金甲环洞中,就有圣水泉、响水泉、金鸡鸣天泉、空中清泉、清凉泉、混元泉等等,这些泉水清清冽冽、晶晶泠泠,据说喝了有去污浊、清身心的作用。

圣水泉在白云宫玉皇殿西,二十四景碑右面的幽洞中,洞中用石头砌了一眼井,这眼井只有一尺多深,但井水甘美,千人饮之不涸。水很清,俗称“三眼对”,即人眼看井眼,井眼对泉眼。人的眼睛可以透过一尺多深的井水看到井底的泉眼。据说,用“圣水泉”的水洗目,可祛除眼疾;喝了圣水泉的水,不孝顺的人也会变得孝顺。可见,在人们的心目中,峄山是神圣的,泉水亦是神泉。


寻秋·云

秋日是峄山赏云的最佳季节。此时,秋高气爽,气温适中,峄山的树叶也开始变黄,整座山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峄山白云历来令人神往,峄山古称“峄孔”,千孔万窍,一脉通达,白云从千孔万窍中涌出,白云洞里里外外,白云宫上上下下,顿时一片云天雾海,出云时出的快,令人称奇,收云时又是一大奇观,其势万马奔腾,似流星疾驰,转瞬之间,漫天云雾一丝不见。古人曾赞曰:“万转千回路不平,行来足下白云生。白云散尽人归去,山自苍苍月自明。”

峄山云海是难得一见的美景。

初秋的清晨,从空中俯瞰,峄山宛如大地这片树叶上的露珠,萦绕在缥缈的云雾中,置于瑶台上,溺入云海间,不一会儿,阳光穿透云层,破晓的曙光刺破天穹。瞬间,万道金光闪耀,照亮了整个世界,温暖了人间。

行走山间,移步换景,只见山间千岩竞秀,万壑纵横,或意象新奇,别有洞天;或草蛇灰线,横云断岭。穿云海,入松林,迎面拂来清爽的山风,它轻轻地诉说着情话,云顷刻间羞涩地散去,只留青山望苍穹。

登至山顶,俯瞰四周,村庄点点,云蒸霞蔚,仙气缭绕,云卷云舒,如人间仙境。

一轮红日突然显现,再隐匿于云海……此情此景,人们纵有千言万语都无法诉说峄山日出云海的浪漫。


寻冬·雪

下雪了,峄山的美就藏不住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为峄山覆上洁白的“盛装”。峄山以半山亭为界,常有山上雪花山下雨的奇观。弥漫的雾气给寂静的冬天添上些许神秘,连绵的山峰和冰洁的白雪联袂装饰着秀灵的峄山,雾气弥漫、雪花晶莹,仿佛笼罩在白色的童话世界中。

除雪景外,这里的雾凇奇观也是一绝,峄山植被丰富,山峦叠翠,簇簇松针盖上雪霜,似银菊盛开,晶莹剔透,又像是少女戴上了银色的发饰,更加娇美动人,千姿百态的雾凇造型让这里美成了仙境。“浓霜中夜零,千林成雾凇”,冬天,一定要来峄山看一次雾凇才不会辜负这份来自冬日的惊喜。

峄山的美远不止笔下的这一些,有峄山奇石的万千形状,峄山石洞的七窍玲珑;有四大书院、五大奇观、八段锦、九龙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等景观的错落有致、交相辉映;有峄山日出的壮美,峄山月光的柔美,峄山故事传说的优美;更有峄山珍贵的碑刻,和众多帝王将相、先贤圣人、文豪巨擘留下的遗址遗迹……

可想描绘的这一切,大都已在古诗文中淋漓尽致的得以体现,且将这些不能尽述的峄山之美悄悄藏进记忆深处、更深处吧。


作者简介

李兴甲,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晚报青未了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人民文学》《美丽中国》《山东文学》《时代文学》《中国乡村》《西北文艺》等,多篇文章入选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和《山东散文家精短作品选》。曾获吴伯箫散文奖、“观音山杯·美丽中国”海内外游记征文佳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