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昌杰 ‖ 碌碡(乡愁诗文之十)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李昌杰 ‖ 碌碡(乡愁诗文之十)

来源:本站    作者:李昌杰    时间:2024-07-31      分享到:


“碌碡”,据说有的地方念liù zhou,而我们那儿发音念的是“绿存”。

百度汉语对这个词的释义是:

“农具,用石头做成,圆柱形,用来轧谷物,平场地。也作磟碡。也叫石磙。”宋时的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中提到:“繫牛莫碍门前路,移繫门西碌碡边。”

在农村长大干过农活的人,都知道当年,是靠它打麦子碾场用的。粗壮的石头打磨成圆柱体,一头粗,一头细,表面均匀地打磨出了一道道凸起的圆棱和凹陷的槽。两头截面上的中间有个凹进去的圆洞,方便外面套上木头做的辊,再用绳子拉起来套在牲口身上。虽然一年中用到它的时候不多,但却不可缺少的农具。

麦子快成熟时,把打麦场上的杂草锄掉,把地面弄松软,再散上麦穰和水,用碌碡压实。

麦子割回来,在烈日下的打麦场上晒得干干的,就开始打场了。人站在中间,拉着长长的缰绳和鞭子,看着牛和驴等牲口拉着套好的碌碡,在场中反复地转啊转啊,把麦子辗去糠皮。

冬天的时候,为了让麦苗安全过过冬,人们还用碌碡压麦苗,把开裂的土地纹路给压好,防止冷空气把麦根冻坏了。

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碌碡,虽然是石头做成的,年复一年在打麦场上的辛苦劳作,年复一年的风吹雨打,日月剥蚀,青石做的碌碡变得越来越光滑。时日久了,有时也会破坏缺损,掉个角,破个边。在农闲的季节里,它就被随意放置在场里院里,那么沉的东西,也没有人会去偷。

后来,脱粒机收割机兴起,慢慢地,打麦场都没有了,碌碡也没有了用武之地。曾经是劳模的它,也光荣地下岗退休了。不能用的碌碡闲置起来,在大门前或是院子里的犄角旮旯里。夏天当座位来坐,冰冰凉凉的还挺舒服。


渐渐地,它的身影在乡村里就逐渐越来越少见了。就算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有些也不太认识它了。

“耙子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在农村,还有簸箕、筛子、面箩、粮囤、竹筐、耙子等很多工具,和碌碡一样,在时代的进步中正在闲置和消失。

这一代人关于农村生活不可缺少的回忆,或许有一天,要到博物馆中去寻找了。


碌碡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用它轧编席时所用的篾子。编席所用材质,一是苇子,二是高梁秫秸。手巧的农妇将一捆捆的苇子或高梁秫秸取开,先把每一根苇子秫秸外边的皮剥掉,而后便用特制的刀子一根根一削两半,削完后撒上水泡湿了,再放到土场地上,铺散均匀放在碌碡前面,而后两人弯腰双手推动碌碡,来来回回数十遍待到把篾子轧得柔软了,怀抱起来可以自然垂下为止。除了农忙外,用轧好的篾子打席,那是坐在屋里风不着雨不着的好活计,编成的各种各样的席和篓哪离得开碌碡的功劳?所以秋收冬藏时节,便是编席的好时节。九十年代之前我们镇十几个村的村民都干这营生,因此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碌碡。

又想起一事,刚分田单干后,各种农具必须置备齐全,最重要最现实的便是要买一个碌碡。记得八三年麦收前,我和父亲拉着地排车到嘉祥县物质交流大会上去买。挑来挑去选择了一个中型的碌碡。那碌碡虽不甚光滑,但经几年用过之后,才打磨光滑。从此每到麦收前夕,父亲便牵来自家喂的小黄牛拉碌碡轧麦场。麦子收上来套场轧麦子。麦季过后,碌碡继续发挥作用,因为母亲和妻子的娘家都从事编席,因此我们也加入编席之列。伏天和入了冬,父亲和我便不断地推碌碡轧篾子。后来席子不编了,麦收都机械化了,麦场不用了轧麦不用了,所以碌碡便退役悄无声息地隐于农家的某一角落。前些年,南方人专门收购,不少人10块便出手了。也有的不卖留着,十年前曾去过邹城的襄城诸村,人家用它打造成碌碡街,那是家家户户交给村里的,远近一看,几百米成一道特殊的风景。

想到此不禁想写一篇赋作《碌碡颂》:

夫碌碡者,石之英华,土之良伴,自古迄今,功不可没。观其形也,圆融浑厚,宛若天成;察其质也,坚硬如铁,历久弥坚。乃匠人之巧手所造,为农耕之利器,实乃天地之间一奇物也。

昔者神农氏教民稼穑,播百谷于九州,而碌碡始应运而生。彼时田野荒芜,人力有限,碌碡一出,则土块瓦解,耕田如镜,农事大兴。夫碌碡之功,岂止在于破土开疆,更在于化荒芜为沃野,育万物以繁昌。

观其运转之际,宛如龙腾虎跃,气势磅礴。农夫执缰而驱之,则碌碡滚滚向前,无所不至。其声隆隆,若雷鸣于天际,震撼人心;其势汹汹,若万马奔腾,势不可挡。于是田野之间,尘土飞扬,而沃土渐成,农人笑语盈耳,皆因碌碡之力也。

且夫碌碡之用,非止一端。当春雨绵绵之时,碌碡可碾碎土块,使水分渗透,滋养根系;至夏日炎炎之际,碌碡又可压实田埂,防止水土流失,保墒固土。秋收冬藏之时,碌碡更助农人平整土地,以待来年之耕。如此功用,实乃农耕之神器,民生之根本也。

今人论及碌碡,无不叹其古朴而实用,简约而不凡。夫碌碡虽小,其功甚大;虽无言语,却能默默奉献于田野之间,造福于苍生百姓。此乃天地之间一大美也!

余观碌碡之德,乃悟人生之道。碌碡虽为物,然其坚韧不拔、默默奉献之精神,岂非吾辈所当效法乎?愿吾辈皆能如碌碡一般,脚踏实地,勤勉耕耘,为家国天下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