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孙龙乾 ‖ 莱州海上行

来源:本站    作者:孙龙乾    时间:2024-09-03      分享到:


  刚入秋,蒸腾了一季的热浪还未消散,友人约我去莱州打工。说是在海上分扇贝的活,一天能挣五百元。我想这一夏天也没怎么挣钱,离收割水稻还有两个多月呢,又能亲近大海,还能感触海风的凉爽,便欣然与两个友人乘坐大巴,开始了一次莱州海上行。
      经过近十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距莱州市北二十五公里处的三山岛村。据说三座山峰在渤海湾深处,后经沧桑之变,明清时逐渐与陆地相连。三山毗连,突兀挺拔,俯临海岸,风光秀丽,自古便有海上“三神山”之称。秦皇、汉武年间便有先人在此供奉祭祀,求仙问道。三山岛黄金矿产储备丰厚,三山岛金矿也成为村内一大亮点。真是金山碧海,人杰地灵。
       整顿好住宿事宜后,与老板攀谈起来。三山岛依托独特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大面积的浅海,形成了大批的鱼、虾、贝类养殖场,吸引着许多创业的老板和打工人。
       “以前干过这活不?”老板问我们一块来的三个人。“没有干过,也没上过船”,我们答话。“就怕晕船”,老板说要不明天先上船试试吧。老板说的是,出一趟船,二十人的工资,还有油等多种开资两万多元呢,误了事可就麻烦了。
      第二天凌晨一点多,我们跟车到了三山岛码头,坐进渔船。这渔船长二十六米,宽六米,船后是高约四五米的驾驶室,船前头稍尖。船仓内安装着起重吊车和抛锚的支架,是起网及下网用的工具。此时天还朦胧在夜色中,船徐徐起航,感觉海浪在船的迫击下快速后退,我就像坐在车上,也没有特别异样的感觉。
       在船上小睡片刻,约两个半小时。凌晨四点多,天还不亮,朦胧中船笛响彻耳际,渔船已行驶到作业海域。船上照明灯亮起来,工人们穿上水靴水裤,各就各位,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工作。
       抛下的锚钩起缰绳,缰绳上吊着一个个的笼子,笼子里装满扇贝。船沿上的工人把笼子上的细绳拽开,挂在铁钩上。吊车把笼子吊起来,放在船仓里,这一次能吊起三四十个笼子。笼子吊离水面时,水柱顺着笼子倾流而下,在海面上溅起一圈圈的水花。
       这许多的扇贝笼,是春天放进去的分量很轻的贝苗,经过一个夏天的浅海放养,现在这一笼的重量已达四十余斤。我们这个环节的工作,就是把起上来的扇贝半成品,经过机器筛选, 漏掉个体比较小的,以及海草和杂质,然后重新装笼,每笼二十余斤。差不多一笼破成两笼,让扇贝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到入冬收获成品时,体积和重量会成倍增长。
      吊进船仓的笼子,有的工人把缝着的丝线从一头拉开,笼子破开了胸膛,另外的工人把扇贝倒入滚动的筛选机上,大小均称的扇贝在后边机器的出口处,工人再减量装笼,然后有六七个女工,把敞开胸口的笼子,手儿利索地穿针引线,上下翻飞,重新缝合好。船沿的工人再依次把刚装好的贝笼,拴在缰绳的绳套上,投入大海。听说每天分装的工作量在三千五六百笼,其实老板每天让多装个三百五百的,也是心照不宣的事。
      贝笼是约两厘米的方格胶丝网编织而成,其内有十三个圆形的塑料隔板,有圆孔的眼,就像刚金锅蒸馒头的箅子。扇贝均匀地吸附在各自的空间里。起笼时还会从海里带出各种小的虾鱼,还有一些螃蟹,更惊喜的是有的海马也在船仓里蠕动着尾巴。但它们离开大海也活不久,我时常把它们抛入大海,并说“回家吧”。
      扇贝两壳状如扇形,颜色呈粉红色和黑色,两壳上面有辐射肋,通体光滑,啮合时紧密严实。此时的扇贝直径约五六公分,若不小心踩在上面,“啪”地一声就碎了。这个时期,壳还较薄,肉质也嫩。再分装散养到秋后,扇贝个体直径一般能长到十公分以上,通体圆润,双壳厚实,肉质肥大紧致。
      海的一边泛起朵朵红云,我知道信仰也会从那边升起。五颜六色的鱼漂在大海的波浪中沉浮,第一次这样亲密地叩动心海。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随波逐流,向光而生。想着这一天的工作是否会提前完成,心飘得再远,也渴望人生小栖的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