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尚振江 ‖ 鱼台“六四稻改” 精神永存

来源:本站    作者:尚振江    时间:2024-09-05      分享到:


济宁是一座江北水城,它“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一条千年流水不竭的京杭古老大运河,穿城而过,宛如一条碧绿色的玉带,镶嵌在济宁的鲁西南大地上,把整个济宁装饰的碧绿金黄,无限风光的美。我坐着公交大巴车沿着这条似碧色玉带的京杭大运河,出繁华的济宁城,走水雾氤氲的太白湖,横跨过雄伟的运河大桥,再沿着才整修一新的宽敞,平坦整洁的湖西堤岸大道,一路向南前行。从车窗外向外看,东面是浩淼无际波光粼粼的微山湖,西面河堤下边是一片片,一块块,翠绿莲叶粉红的荷花和绿色的稻田,经风一吹,荷花莲叶摇动,稻田呈现出绿色的波浪,看到这一湖的清波碧水和荷花莲叶摇曳的摆动,以及稻花香的美景,在此不由地使我联想起了古代诗人所赞美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景色。

公交车继续前行开了约四十多分钟,就来到了“鱼米之乡”的鱼台境地。

鱼台县,滨临微山湖西岸,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县域内有17条河流,与河湖海子相连,也是一座有名的水乡。

鱼台是一个千年的古县,有着二千年多年的最古老建筑“宁母亭”在此耸立,现今就坐落在西支河的南岸,廊桥的东侧,这“宁母亭”给了当地居民一个安宁、孝亲的文化符号,“宁母亭”也叫会盟议事亭,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当时的齐鲁郑陈宋等诸候国,在此亭会盟议事,由当时的谷亭邑长提示建议下,求和平,避免了一场诸候国之间的相互厮杀和战争。据说最早的县府是在现今张黄镇,一个叫“古城集”村的地方,当时称作方与县,南边不远的地方叫湖陵县(此地在江苏沛县龙固一带,有出土的湖陵故地碑石作证)后来湖陵地界被方与吞并合为方与县。再后来因春秋战国时期,鲁隐公率百官来当时鲁国的边境来观鱼考察民情,至今张黄镇的武台村内的超化寺庙宇内还存立着鲁隐公到此“观鱼台”的石碑一块,到唐代贞元年间(公元792年)才改为鱼台县一直到现今。鱼台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孝贤故里”,这里有被孔圣人赞美的“孝哉!闵子骞、和其“七十二贤”弟子宓子贱、樊子迟”,其三人相近不超过五里,开创私塾讲学的地方,并称为“五里三贤。

元朝以来,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取道谷亭,止到明清两朝代,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当年的老谷亭镇穿过,盛事延续了300多年。当年跨运河的老“北大桥”遗址还存在(六五年重修的),与鱼台老八景之一的“谷亭晚渡”,“板桥口”共同在叙说着当年古运河上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水上运输繁忙景象,古运河的岸边,南来北往的货物堆积成山,有南方过来的稻谷、瓷器、竹子,北方运来的皮毛煤炭食盐等等,运河岸边的老谷亭成了大运河沿岸上的一颗明珠,这里当年古朴典雅的庙堂楼阁建筑,遍布镇上的大街小巷,形成了东文西商的格局,东边文昌阁、宁母亭、显教寺、清真寺、东岳庙、关帝庙、河神庙、火神土地,奶奶庙、玄帝庙及家寺等等(大部分庙宇家寺现都荡然不存在啦)西边“腰儿集”“江米街”和文昌街上,街面两旁商铺林立,人如潮涌,四邻八乡,手提肩挑、南商北贾,文化名流,汇聚于此,在这百米之距的繁华地带,还听说在老运河南岸,当年文昌大街中间,有一座约有13米高的过街二层楼建筑文昌阁,“拥漕河、揽独山”气凌云霄,星联魁斗。(现此建筑早已不复存在)、文昌街上的大隅首,小隅首,段家、韩家和李家贞操石碑坊,江米街、腰儿集等等,据听说当年的清朝康熙乾隆到过此地,留下了运粮河里的“蛤蟆不叫,蚊子不咬”的御言传说,南宋的英雄文天祥当年在江南被俘后,就是坐船走大运河路过鱼台,被解押送往元大都北京的,在当晚驻留鱼台时他还曾写过“发鱼台”一首诗为证。所以说,鱼台是一座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沧桑的古县。

沿着新修的湖西大堤上的大道,一面看着车窗外疾驰而过的堤下,来回行驶在浪花飞溅的大运河中的货运大铁船,一面远眺着湖光潋滟的微山湖风光,再瞧着窗外粉荷稻香的美丽风光,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王鲁惠河口,看到了鱼台为发展旅游事业,向外推广鱼台水乡风光,才建成的孟楼湿地公园,看着横跨在大运河上凌空飞架的壮观美丽大桥,由北向南方向,左边是绿树成荫,通南阳古镇环绕的孟楼湿地公园,公园里垂柳成荫的幽静曲道,远处大湖上,飞舟击水,大堤道下边右侧,是近几年才建成的“鱼稼里广场”,鱼台在此已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国龙虾节,把鱼台的优质品牌“鱼台龙虾”和鱼台的湖产“鸡斗芡米、松花蛋”咸鸭蛋和鲆美的“中华蟹”,“一品鹅”,“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的“孔府宴”酒,等美食佳肴品牌推向了全中国和美誉于全天下。

看到这“孝贤故里”,滨湖古县,又看到这河湖相抱,稻花飘香、鱼虾满塘、江北的鱼米之乡的富饶之地,美丽的风光,怎能不使人感叹赞美,这么好地方真能让人留恋驻留下来呢?

抚今追昔,可是当年的鱼台又是个什么样子呢?据鱼台县志史料记载,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回忆,鱼台县由于滨临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西岸,这里原来地势很洼,遇上洪水涝灾,河南、安徽、江苏一带上游的客水涌积泛滥,经鱼台流向微山湖水不畅,再加当年没有修好坚固的湖西大堤,微山湖的水溢满又返灌冲向鱼台,造成了鱼台境内严重的内涝积水,再加鱼台当时的排灌水利设施不好,其境内洪涝积水排不出来,因而十淹九涝、那时这个地方被人们形容为:“蛤蟆尿泡尿都容易被淹的地方”,再加春上遇到干旱和挨湖近,容易遭蚂蚱蟥虫蚕食的不利影响,所以那时候的粮食作物大幅度地歉收甚至绝产。人们此时真是呼天不应,叫地不灵。为了不致于被饿死,只好举家老少,拖着打狗棍,流落他乡去要饭,据有关史料记载,当年鱼台“六四稻改”时,全县二十多万人口就有七万多人在外地要饭。

上个世纪的“六四稻改”,是鱼台县天翻地覆巨变的一年,那年经当时的国务院批准,金乡鱼台两县才分县不久,新成立的鱼台新县委和政府一班子领导们,经反复调研考查,再根据鱼台县的自然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化的决策,这就是发动全县的人民,在六四年的冬天开始,消除水患,大办水利,具体是先挖河道修水渠。建排灌站,然后再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治理,削高填低,平整土地,挖排灌水渠,形成一个涝能排,旱能灌的自动排灌水系,然后再大面积地种植水稻,因为水稻是不怕水淹和高产的粮食作物。

为此,在六四年当年的冬天,鱼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就带领成千人的开山劈石技术队伍,浩浩荡荡驾船渡湖开进了泊东一带的大山,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抡大锤、撑钢钎、凿炮眼、埋炸药、点导火索、放炮劈山取石,然后把凿刻好的料石,肩扛手抬、硬拉手拽、装运上船,再运回鱼台,砌垒干毛渠、铺涵洞修渡桥,盖建排灌站。鱼台人民为了这天的“稻改”,就像当年老区人民支援革命战争那样,发扬把“最后一粒粮当军粮,把最后一尺布做军装”的革命精神,无私地捐资钱,捐砖瓦献石料,甚至有的把祖上祠堂庙宇林地的碑石刨掉献给送往工地,为了“稻改”而增砖添瓦做贡献,听感人的故事,有一位新媳妇把出嫁时娘家陪送,没舍盖的新棉被卖掉换成钱捐献给公家,还有的人们,当时在工地上感冒发烧,和因碰破皮肤,砸伤了手脚流血不止,而轻伤不下火线,当时听了这些感人的事迹,而令人掉泪和肃然起敬的故事。

再就是挖河修灌渠建排灌站的劳动,那都是在大冬天干的,人们顶着寒冷刺骨的大北风,和天上飘着雪花,在冰天雪地里,男人们脱掉棉祆,光着脊梁,赤着脚,站在冰冷的河底,挖排水的“龙沟”,清流沙淤泥,再用大铁铣从河㡳向上撇(音,Pie)泥,在河二滩上,不论男女老少,只要能动弹地的,都抬着用结实的白布做的二人抬“泥兜子”,一前一后,你追我赶的奋力向河堤顶坡上抬,这一“”泥兜子”连泥带水沉重得约有一二百斤,当时人们就是用这种最原始和最苯重的简单劳动工具,创造了出了不平凡的人间奇迹。那个时候,鱼台人民全身心地支持参加稻改,在寒冷的挖河和修水渠劳动中,人们成千上万挤满了工地,现场是红旗飘扬,喊声震天,你争我赶,再加上工地上广播高歌嘹亮,催人奋进,这种干劲冲天火热们感人场面,后来在上世纪,七五年的冬天我插队下乡时,在挖白马河的工地上,还着实地体验了好几天呢,这种劳动场面太令人振奋,真得让人一生难以忘怀啊!人们在那时出力干活,吃的地瓜干䄮子面,黑窝窝头就咸菜,就这样还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最困难时期,在工地搭草棚,睡草窝子地铺,但靠的就是一股子不向困难低头的拼劲,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做到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稻改”精神给硬着干出来的。到后来进行的大农田建设治理,削高填低、平整土地、积粪造肥、下湖挖湖泥、沤绿肥、扒老屋土炕旧灶台、改善土质结构,改良土壤,建设稳产高产的大良田,奋力苦干大战150多天,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水稻,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当年六五年的金秋十月,全县当年计划种植水稻约20来万亩,实际上大约种植了水稻35、5万亩,当年就获得了平均亩产约近500斤,总产粮食1、16亿吨的好收成(听说以前平常年收成好时,大约也就是一二百斤)。

从此,鱼台人民不仅战胜了涝灾水患,摆脱了饥饿贫困,扔掉了“要饭棍”子,走上了安连年丰收安居乐业的富裕生活。据说,人们当年不仅家家户户吃上了那会国家都稀罕的白面馍头大米饭,家家存有余粮,而且还破天荒地的向国家交了“爱国粮”,受到了当时国家和政府的表彰。

“六四稻改”是当时鱼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领导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居弱图强、同心同德、拼搏奉献的“稻改精神”干出来的,据不完全统计,六四年的稻改”,从1964年冬至1965年春,鱼台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几乎把鱼台的田地河流挖翻了个遍,全县共新建新改建排灌站49座,开挖灌渠7296条,新建石桥涵洞3500座,搬运土石方1500多万立方,投入人工280万个,如果再把当年修筑毛支渠搬动的土方,筑成一米高的土墙,据说可绕地球一圈半。

 “喜看稻菽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岁月匆匆过,“六四稻改”也已到了六十花甲之年,但鱼台人民弘扬稻改精神,继续前进不歇步,再创鱼台的辉煌,“稻花香里说丰年”,鱼台从上世纪“六四稻改起,到现在的六十年间,稻谷连年稳定增产高产,当年亩产才四五百斤,而现在亩产“双千斤”收稻子大约一千二三百斤,麦子亩产最底收获上千斤。主要是现在科学种田,选种育种优良,肥料充足,精耕细作,无人机喷施,智能灌溉高科技,再利用袁隆平院士在世时创造的先进高科技杂交技术,麦子和稻谷收成都达到了过双千斤。再加种大棚蔬菜、种木耳养木菇,种大蒜辣椒棉花,养龙虾、养鱼种藕、现在的鱼台农村可以说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再是鱼台滨临微山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水泽丰富,天然河湖坑塘居多,所以“因水而生”和“因水而兴”积极大作“水运”文章。围绕丰富水资源,积极发展环保旅游业,这些年来不仅打造搞好了城市乡村“两个文明”争创文明卫生“”城市化建设,城区内道路纵横交错,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绿化、净化、美化、跨河、立交、河底穿行,老城建设新城拓展和相连,西支河湿地公园、“孝贤广场”“稻改公园”“棠邑公园”“老运河公园”等似珍珠般遍布城区,市民中心“”孝贤大厦、明珠大酒店、飞跃购物大厦、锦秀华城、“春晓观棠”、新城绿州、金泰华城、孝贤居、棠颂府、电业大楼、公安局大楼、新一中,等新型建筑物装点着美好的鱼台城市。“惠河、西支河、万福河等河堤大道整修一新,这不眼下为期五天的山东省自行车竞赛在鱼台举办,从惠河鱼稼里广场到王庙旧城海子路段,整修一新的惠河大堤上激烈竞赛中,再是王鲁镇的百亩“稻改画”,引来四面八方的游人竞相参观,王庙旧城海子的万亩湖面,“嘟嘟鱼水乡公园”,是城市市民休闲后花园“养吧,鱼城一年一度的杨邵桃花节,李阁的杏花节,通过乡村治理风景美,环境美的谷亭镇李庄家后的池塘公园,还有唐马的“丽景采摘园”和西红柿大棚等等,这些都彰显了运河岸边,鱼台崭新城市的美丽,和田原生态风光景象,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鱼台人民在弘扬“六四稻改精神”,继续勇于开拓创新、克艰攻难和努力进取、为建设创造“大美鱼台”的美好明天努力,为流经千年古运河畔的昔日谷亭镇这块美丽奇芭而增辉添彩,让古运河上的这块明珠永放光芒!

鱼台“六四稻改”精神永存!

2024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