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宋军 ‖ 我的《三国演义》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宋军 ‖ 我的《三国演义》

来源:本站    作者:宋军    时间:2024-09-09      分享到:


俗话说得好,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这里的《三国》,不是正史里的《三国志》,而应该是专指《三国演义》。据研究,少年们若是看了《水浒》,往往会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老想去当什么英雄好汉,一但与人争执起来,便会拳脚相加,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同理,老人们本来就经历丰富而且精于事故,如果再熟读《三国演义》,便极有可能更加老谋深算,甚至于阴险毒辣,确实不好与人共事。实不相瞒,我是反其道而行之,少年读《三国》,老了才看《水浒》,所以能够相安无事。言归正传。咱们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我都曾经通读过好多次,其中又以《三国演义》为先也为最,简直可以津津乐道而倒背如流。

记得我人生第一次拜读《三国演义》,那还是三岁多的时候,在醴陵东乡的浦口市中街,帮老表们守小人书摊子,只看图不识字,也差点把一套《三国演义》连环画翻烂。正式看到《三国演义》,记得是我刚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许多繁体字都不认识,孙权念成了孙灌,所以在本家泮叔那里闹出过不少低级笑话,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退休以后,能够讲好人生的故事,也是一种境界和享受。具体道来,我在醴陵枫林市乡下老屋的隔楼上,某一年某一天的下午,大胆撬开了一个大樟木箱子上生满绿锈的铜锁,于是惊喜地找到了一套线装繁体字竖排本的家父藏书《三国演义》,那可真是如获至宝!因为在那个非常特殊的年代,绝大多数小说都被无情地打上了“封资修”的耻辱烙印,使得我们这些求知欲正当旺盛的孩子,几乎是无书可读。随父母从县城来到闭塞的乡村生活,所以是十分的无奈和寂寞,精神上也是非常的苦闷。

父亲如果晓得我犯了天条,盛怒之下,肯定会大打出手。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只能是万分谨慎地偷偷翻看《三国演义》,但越看越是觉得有味道,主要是被书中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所吸引,真的欲罢而不能!或许受到作者罗贯中的影响,我很快就成为一个坚定的蜀国派刘皇叔派,一心希望他复兴汉室大功告成。

对于东吴的吴国,却是一直没有什么好感;还特别憎恨魏国的曹操曹孟德之流,因为他们才是阴险狡猾的小人代表。对于桃园三结义以及三顾茅庐,还有舌战群儒借东风火烧赤壁,还有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等精彩内容,我从来都是津津乐道。我一开始,果然特别喜欢和崇拜诸葛孔明,他年纪轻轻却会善用计谋,几乎无所不知,几乎无所不能,几乎无往而不胜。

其次喜欢是千里走单骑的关羽,还有百万军中救阿斗的赵云,对张飞黄忠和马超倒是提不起多大的兴趣来。长大成人以后,有幸看到《三国志》才晓得,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与历史的真实相差太大。再后来,我又收看了好多回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对曹孟德的看法开始有所改观,认为他至少也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乱世枭雄。

还有一个巨大的变化,那就是对于诸葛孔明的老对手司马懿,从小丑式的轻视和嘲讽,也逐渐重视起来,并且升级为看重与非常的佩服。“

一统归司马懿”,并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乃历史发展之大势也!诸葛孔明在顺天下之大势上,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上,在忍耐和包容上,肯定比不上这个司马懿。看破原来的历史雾障,我认为诸葛孔明确实有点儿自作聪明,而且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他凡事都亲力亲为,从不相信别人;他大权独揽,没有从长远发展来培养来储备人才;他凡事不切实际,一厢情愿地付出……所有这些,都应该是他的软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