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峰 ‖ 情真意切忆海叔---评张开柱散文《海叔》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王峰 ‖ 情真意切忆海叔---评张开柱散文《海叔》

来源:本站    作者:王峰    时间:2024-09-10      分享到:


近读济宁籍文友张开柱发表在鲁艺杂志上的纪实散文作品《海叔》引起了笔者强烈的思想共鸣。

该文通篇采用了近乎白描的手法,行文朴实无华而又感情细腻真挚,看似娓娓道来,实则践行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宗旨,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散文中的佳作。

海叔是作者本家的叔叔,在计划经济时代,在那些苦难的岁月里,海叔用他的善良和勤劳给了作者很多无私的帮助和温暖。由于多种原因,海叔一直单身并独居,而作者由于家中人多住不开,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父母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求助海叔,想让12岁的作者跟他住,未曾想海叔一口应承下来,还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顾他的衣食住行,先是用外出卖苦力挣的钱买了一台录音机,让他学习英语,又买了一块怀表,叫他起床。从在煤矿工作的大哥那里要来一盏矿灯,让他晚上学习用…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成功塑造了一个乐于助人,甘为人梯的凡人伯乐的光辉形象。因为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能对本家的侄子做到这一点,的确是难能可贵和富有长远眼光的。   海叔自己文化不高,却一直教导幼年的张开柱,一定要好好读书,因为曾经经历过参军失败的海叔深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道理,在当时还非常贫困的鲁西南农村,要想跳出农门,大概只有参军和考学这两条路可走。

海叔不通音律,却有一只箫且常常吹奏,我想套用当今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海叔吹的不是箫,而是生活的孤独和寂寞,特别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一次相亲,被村里的无赖男扮女装所欺骗之后,他内心的那种愤慨和孤独,更需要借助入魂的箫声来排遣。

海叔虽然一直身体欠佳,但村里无论是集体还是村民,无论是谁,只要喊他帮忙干一些诸如挖粪坑,沤绿肥之类的脏活累活,心地善良的他,不仅干活毫不惜力,还舍不得吃饱饭,每次只吃两个馍,喝上两碗汤,让人读来潸然泪下。

后来中专毕业后在城里工作的张开柱也一直没有忘记海叔对他的大恩,经常回到村里看望,并为海叔买来工具,帮他干起了修鞋的行当。孰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突然有一天,在单位上班的张开柱接到了海叔突然去世的噩耗。

张开柱悲痛到不能自已,在处理完海叔的后事后,含泪撰写了这篇情真意切的散文,也算是对逝去的海叔的一种告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