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赵呢呢 ‖ 家园的守望者

来源:本站    作者:赵呢呢    时间:2024-10-16      分享到:

我居住的小区是济宁某单位宿舍,这里的住户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胶东半岛跟随工厂迁徙过来的,老人居多。年轻人也有,但大多都是租客。我公婆家三代人都在小区居住,到我儿子已经是第四代。与很多新建小区不同,我们这里的老邻居相互间都能攀上点亲戚或者交情。因为我需要上班,在小区里闲逛的时间鲜少。每次带孩子行色匆匆过路时,总会莫名收到各种热情的问候,“你们好啊,吃饭了吗”、“这孩子和他爸爸长得真像”、“小宝,你爷爷呢”……而我也会亲切回应,但大多数都不认识。


平常日子里,和我打交道最多的是我家楼前的“慧琴商店“,店主是个六十多岁的大爷。商店在小区大门往里30米左右的位置,每当我有快递、外卖或者朋友来访时,我总会向他们描述“我家位于慧琴商店南面第一栋楼”。所以,在我心里,亦或是在小区所有住户心里,它都成了我们的地标性建筑。不要小瞧这个由家用储藏室改造的小店铺,虽然它室内面积也就五六个平方,但陈列销售的商品满满当当、一应俱全,家居用品、厨房调料、儿童零食、烟酒糖茶,小到缝衣针、球针等等。


春节的时候,大爷会卖些儿童烟花,清明节的时候,卖些纸钱元宝,端午节的时候,卖些艾草……店铺门口左侧常年摆放着一个塑料筐,里面卖的是大葱和生姜这种热销易储存的调味食材。筐子旁边是一台极具年代感的冰柜。因为室内面积狭小,所以大爷需要每天早晚将冰柜挪进挪出。门的右侧是水盆和一桶水,供大爷日常清洗使用。这间小小的店铺,给我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时候我在家做饭,锅里放上菜,突然发现没了酱油,让孩子出门去爷爷那里买一瓶也来得及。大爷不是我们小区的住户,但每天七点半准时拉开卷帘门营业,晚上九点我在厨房就能听到大爷合上卷帘门的声响,那便是大爷歇店回家,三十年如一日,风雪无阻。


店铺不只充当了我们的地标性建筑,还成了小区里大爷大妈的落脚点,店铺旁边的空地上,设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闲暇的白日,会有几个大娘出去买菜累了在此歇脚。风凉的夜晚,几个大爷凑成一桌用极其幽默通俗的语言讨论国际局势。除了店铺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生机,大爷还成了我们小区的通讯员、指路人、快递代收员、热心群众……我们小区规模并不大,出门就是各大商场和菜市场,且除了慧琴商店外还有两家商店。我时常在想,大爷一天肯定赚不了几个钱,他是怎样做到这几十年的坚守……


于是,带着这份敬畏,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家园的守望者》。守望者,即在变迁中坚守的人。正如慧琴商店的大爷,几十年的守店人,迎来送往,见证了一所家园的青春与沧桑。我也一直想用照片的形式把这位守望者的故事记录下来,从早晨拍到夜晚,从春夏拍到秋冬,拍一拍店铺生意的繁忙和无人问津时的冷清,拍一拍大爷早晨在店铺前屈身洗脸,拍一拍门前堆满白雪时大爷在费劲清理的场景……可是,我总是拖啊拖……前段时间,我有个快递需要退件,因为白天家中无人,只好前去拜托大爷帮忙发件。推开门,只见大爷在柜台前坐着,他的妻子和朋友站在旁边,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他的朋友立刻回复我“他最近脑子不好,怕给你忘了”。话音未落,大爷便说“我知道你,旺仔的妈妈,放这里就行了”。不多几日,店铺便关了门,现在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营业了。这几天我每天下班后,总会向家人询问、念叨“大爷怎么没开门啊”、“大爷是不是生病了”……


曾经那么习以为常的存在,突然有一天不在了,我突然很伤感,甚至想流泪。渴望在一个崭新的早晨,我依旧匆匆带儿子赶去上学,看见在门口清理塑料筐的大爷,声音嘹亮地说一声”早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