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马加强 ‖ 北湖逢秋

来源:本站    作者:马加强    时间:2024-10-16      分享到:


午后时分,返程途中路过济宁的太白湖新区,索性就找地方停下了车。此前一路可谓匆匆忙忙,阴云追着车轮跑,秋雨贴着车窗下,眼前总挥不去那灰蒙蒙的一片,叫人心头老是阴晴不定。

现如今,济宁人仍习惯把太白湖说成小北湖,顾名思义,小北湖因名为“中国四湖”之一的北湖得名,而太白湖则与诗仙有关,与那穿越千年的诗情画意有关。推开车门,小北湖的天空似乎要放晴了,一个箭步跳下车,温润的空气扑鼻而来。环顾四周,好巧不巧,我们已经身处风光秀美的北湖风景区入口。秋风送爽,游人如织,驻足观望,高耸的石柱坚挺雄伟。柱子上的石雕栩栩如生,一条条长龙盘踞而上,气势如虹,顿时叫人心底的那股劲就提上来了,整个人也一下子精神起来。

信步而去,周遭绿树成荫,飞鸟唧唧啾啾。北湖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背靠繁华喧闹的市区,于整天奔波在车水马龙中的上班族而言,这里俨然是天然氧吧、世外桃源。尽管秋意突显,但绿叶正盛,轻风鼓动着叶片发出悦耳的天籁之音,且巧妙地回荡在俗人的心间。站在一棵树下,脊背没有它挺拔,臂膀没有它舒张,心胸没有它开阔,唯有一束明亮的光能将彼此拉近一些。

行至桥头,河道蜿蜒,碧水盈盈。我对河有种特殊的情结,老家南阳就是“运河四大名镇”之一,屋后便是古老的大运河。据说,此地东依古运河,西临京杭大运河,殊不知眼前的水是否连着心头的水,也不知远去的波是否会荡至故乡的岸?凭栏眺望,彼岸的高楼拔地而起,都市的侧影竟然如此柔顺轻盈地投在水面上,幻化成一根根琴弦,任由凡人隔空拨动,其音恰如那鸟鸣、那叶片声......

蓦然回首,池塘荷叶盛,水车嬉波涛,拱桥小而巧,垂柳长发飘......这油画中的一幕竟这般真切地呈现在了现实里,继而叫人如梦如幻。寻景而去,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辞藻间,走进了诗行里,不时被那轻风吹得如痴如醉。近而观之,拱桥上的两人正在桥头抚柳长谈,顿时让秋的一隅变得更有深意。曲径通幽,脚步轻快,红花绿草,明目清心。“自古逢秋悲寂寥”,当置身于天地之间,竟一下子忘了愁在哪里,忘了忧于何事。顺着一束微光仰望,气势磅礴的楼宇耸立在跟前,四周飞檐翘角,门窗精雕细琢,此处难道就是李白当年畅饮作诗的地方?时过境迁,新建为念,故人已去,诗情依然。

怎奈天边的阴云始终兜兜转转,不经意间,天色渐暗,诗情搁浅,赶紧逐湖而去!北湖原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位于南四湖的北端,后为发展水产养殖业,于1973年筑堤围湖,并由此而得名。我对湖也不陌生,老家南阳镇便是南四湖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面湖放眼,苍苍茫茫,首先想到的是去年在青岛首次看海的情景,尤其是那条伸向湖心的栈道,简直也带着伸向大海的弧度和感觉。刹那间,我不禁扪心自问,海与湖到底有何不同。在没见到海之前,我确信海要比湖大得多,而当见过海后,便不再那样确信。说到底,海与湖都有深邃的内涵和辽阔的前景,都能叫人为之痴狂且无限神往;说到底,自从海上归来,我心中的湖面便更为宽广。

驻足北湖的这一岸,湖风微凉,暗潮涌动,隐约能够感到一种搏动,那应是湖心的跳动,应是湖里人的同频共振。我试着朝远处望,就像是第一次去看海那样。远处是金光闪闪的菩萨塑像,是成片成片的蒲草,是星星点点的樯桅......霎时间,远处似乎又什么都没有,只能算一种诗歌的意境、小说的留白、散文的寄情......说实话,我曾一度极力地寻找彼岸,可彼岸接连不断,远远地列出一道弧线,串着世间的虚和实,连着人生的苦与乐,最终又回到了原点,回到了脚下搏动的地方。

再回首,阴云四散,秋光烁烁,北湖的天空完全放晴了。侧耳倾听,涛声依旧,我们溜达着往回走,行至停车处准备再出发,从这条河奔向那条河,由一片湖拥入另一片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