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刘永琪 ‖ 收获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随笔」刘永琪 ‖ 收获

来源:本站    作者:刘永琪    时间:2024-10-21      分享到:

今天上午有幸参加了第二届鲁地文艺创作交流会。听完五位老师的写作经历及经验交流我瞬间醍醐灌顶,心中豁然开朗。真是受益匪浅。

 我特别想说一下第三位分享的老师。她是我写作班的同学柴玉霞老师。柴老师今天把头发盘起来了,穿了一件洁白的上衣,配上一条黑色的垂度很好的半截长裙。由于天有点凉,她又松散地搭了一条薄的乳白色的镂空丝巾,外面又随意地罩了一件米色的开衫。整个人往那儿一站,简单大方,知性优雅。仿佛一株“唯有暗来”的桂花树,温和的发言使她又像是玉立在那儿的一簇淡淡的丁香花。柴老师给我的指引更明确,她的写作方法我也更容易理解和借鉴。共鸣更震撼。

她走进文学的源动力居然是为了安抚妈妈对她和姐姐的思念,为了让妈妈高兴。这真是一个体贴孝顺的小棉袄呀。而正儿八经让她坚定地走入写作的是进入到老年大学的写作班,遇到了刘亮老师。

 她把自己写作灵感的来源总结了以下的几条,我觉得对于我,一个刚徘徊在写作大门口的初学者有很好的启发和效仿的意义。

 第一,灵感来自于自己的童年生活。童年是我们每个人幼时想逃离,长大又忘不掉的地方。通过跟母亲的聊天她时时能回忆起自己美好又回不去的童年。那些童年遇到的人、发生的事,都成了她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第二,灵感来自于老师的引领。刘老师的博学多识打开了她的文学视野。刘老师在课堂上对同学们作业的评价也会给她产生一些创作上的领悟和灵感,她称之为课堂上的灵感。

第三,灵感出现在自己沉浸式的写作的过程中。有时写着写着就灵光一闪,局部思路做会做个大的调整,或突然又冒出来一个新的想法让文章更调理更自然。

第四,灵感出现在自己品读别人作品的过程中。别人构思的某个情景,原作者想表达的是他的需求方向,但是类似的桥段或者方法可以拿过来作为自己文笔场景的过渡或借鉴。也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五,灵感来源于对周围的观察和了解。她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一切,每天坚持记日记,用日记记录身边琐碎的生活及发生在身边的故事。用心去发现美,去书写美。她说写作是挖掘记忆的犁铧,也是梳理心情的音乐。“我的生活里没有远方,但是有烟火,烟火和远方同样芬芳”。

最后她感慨到:再不学人就真的老了。人生没有重拍,唯有用当下的努力去弥补时间的紧迫。说到对文学的追求,她很谦逊地说:”在文学这条路上不求能发多大的光和热,自己能像萤火虫一样有点微光,生命就没有遗憾了。”

我觉得她今天讲的这些东西真的太实在了,没有一点花架子,有很强的实操性。以后我也按柴老师说的这些点去做,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对我原来不知如何下笔,不知书写什么内容会有很大的改善。今天真是学到了,收获满满。接下来就看自己的勤奋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