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谢雨诗 ‖ 翻阅石头的天地箴言
一江千年流,桥影映春秋。洛阳桥下,江水悠悠,千年古桥横跨两岸,宛如一条巨龙卧波。昔日,刺桐城作为“东方第一大港”,海上的航船络绎不绝,陆上的马车川流不息。人们在这里交易着各种商品,交流着各种文化。而洛阳桥,则是这一切繁荣的起点和终点。
万安横卧波,飞架通四方。轻抚桥栏,石质的粗糙感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微风拂过,带来江水的清新与远处花草的芬芳。洛阳桥的石栏雕刻精美,桥下的水波荡漾着金色的阳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座桥所连接。而桥上的人们,无论是商贾还是平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知道,这座桥不仅是他们通往外界的通道,更是他们心中的一道屏障,守护着他们的安宁与幸福。
每当夜幕降临,江风拂面,桥上灯火通明,宛如一条巨龙在江面上腾飞。此时此刻,人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泉州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公元十至十四世纪,泉州港不仅是世界的海洋商贸中心,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
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当时巨大的难题——万安渡。万安渡,水阔五里,上接大溪,外接大海,每当风起潮涌,波涛汹涌,数日之间难以通行。每遇飓风大作,沉舟折桅,死者无数,悲歌四起。民望安澜,祈渡平安,故渡口名“万安”。然天堑难越,人何以堪?蔡公襄者,心系百姓,志在安澜。于是挥毫泼墨,设计蓝图,集工匠之力,发民众之智,誓建洛阳桥,以通南北,以安万民。
桥成之日,万众欢腾。昔日渡口,今成通途,商旅往来,络绎不绝。刺桐港畔,繁华依旧,海上丝路,扬帆起航。当地百姓和地方官员喜欢称这座桥为“洛阳桥”。这不仅仅是因为桥梁的坚固和美丽,更是因为蔡襄为民造福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们。他们希望这座桥梁能够像洛阳的繁华一样,永远流传下去。
在这座桥上,还有许多石刻碑文和摩崖石刻,它们不仅记录了泉州的历史和文化,也见证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它们或镌刻着古人的诗句和名言,或记录着历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每一块石刻碑文和摩崖石刻都是一部历史的缩影,都是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纳百川气,泉州精神传,海上丝路起,辉煌篇章续。洛阳桥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汗水。洛阳桥之建,不仅是一座桥梁之建,更是一座文化之桥、精神之桥。洛阳桥不仅是泉州的重要文化遗产,更是泉州文化的象征和骄傲。这座桥见证了泉州在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也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站在洛阳桥上,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泉州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这里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泉州精神”。吾辈当铭记先人的智慧与勇气,传承文化精髓力量,不断前进、不断创新,为这座世遗之城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张文清 ‖ 仙人球
- 下一篇:下一篇:「读后感」张允允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读丰家雷先生的《遇不着,不生气》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