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张允允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读丰家雷先生的《遇不着,不生气》有感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读后感」张允允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读丰家雷先生的《遇不着,不生气》有感

来源:本站    作者:张允允    时间:2024-10-29      分享到:


在丰家雷先生《遇不着,不生气》的故事开头,老作家歪打正着说出了那句话:遇不着,不生气(玉不琢、不成器),李世玉却奉为圭臬并终其一生为之实践奋斗。

虽然故事的结尾李世玉大姐的孙子书文戏剧性的道出了老作家的原意,但是平心而论,“遇不着,不生气” 这个解决农村纠纷、稳定农村局面的方法策略,其方法论成熟运用的背后蕴含着的深厚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战略思维,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领会。

 

(一)

我们回到这个故事里。

李世玉家里正遇上一件烦心事。那就是世玉的大姐嫁到了临村,可是大姐的婆婆不是个省油的灯,动不动就扯着嗓子骂人。大姐虽是个勤快能干的女人,但无论怎么做都不能让这个多事的婆婆如意,经常挨骂,以至于大姐常常哭着回娘家。

面对这个情况,李世玉并没有让自己的情绪失控,暴揍或者辱骂大姐的婆婆,而是切切实实开始分析实际情况:第一是自身的实际,也就是姐姐踏实肯干的性格,第二个是外界的实际,也就是婆婆霸道泼辣的作风。面对新情况,世玉在全面分析情况后,认真的说:“姐,我有办法了,恁婆婆再骂人的时候,你就躲着她。遇不着,不生气。”-----这也是李世玉深思熟虑后的建议。

后来,大姐听取了世玉的建议,面对自己的婆婆,惹不起,躲得起。果然一改哭哭啼啼的老模样,从阴影里走出来了。

这是故事蕴含的第一个哲学问题:思考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从自己的情绪出发。 

 

(二)

我们接着说。

后来张文山和李世武因为盖新房子而发生纠纷,两家人各说各的理,谁都说不服谁,一见面就吵成一锅粥。而且事情已经发展到再不解决这个矛盾,这两家人有可能打大架的程度。

危急关头,李世玉站了出来。

他先没让文山和世武两家人见面,而是自己分别找他两家的男人说道说道。

但是,李世玉一开始苦口婆心地做世武、文山的工作,却收效甚微--文山是个犟驴,说什么都是油盐不进,世武更是愤愤不平,觉得自己吃大亏了。

当初劝解姐姐的那一招用在这两个人身上似乎不灵了。

李世玉发现,凡事都要了解具体的情况,不能盲目套用经验做法。于是他认真分析二者的痛点,从利益出发进行劝解:“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遇不着,不生气。让让就过去了,人挪活树挪死。以后咱到城里干个大买卖,挣个大钱,到时候谁不说咱世武兄弟有本事。针尖对麦芒,总不是过日子的办法。”

李世玉不仅说出了“躲”的意义,还告诉了他们“躲”的方法策略。

    后来,世武“躲”出了好运,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老板。

这是故事蕴含的第二个哲学问题:克服教条主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

那么,最后世玉的调解工作怎么出名了呢?

必然是李世玉在一次次的调解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最后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后来,县司法局领导来镇上调研,听了他的做法,很感兴趣,马上整理了个材料报到了县政府。分管县长对他提倡的‘遇不着,不生气’工作法高度肯定,并在广大农村推广。

也就是说,李世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不断提升自身思维高度,不仅上了电视,登了报纸,还在县里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成为县里的名人。

这是故事蕴含的第三个哲学问题: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与认识的螺旋上升中,解决问题、打开局面。

(四)

故事还没有完,李世玉用这种调解法取得了成功,那么他以后能一直依靠这些经验吗?

不能的。因为世界是发展变化的。万一哪天群众的思想意识提高了,或者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再用这种办法就行不通了。所以,李世玉还得根据实际变化情况,随时调整对调解工作的认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来说,就是去思考:指导这件事成功的普遍规律是什么?做这件事情面临的具体情况是什么?如何把普遍规律和具体情况相结合?

这是故事蕴含的第四个哲学问题:克服经验主义,一切随时间地点条件而变。

(五)

再回到我们个人身上。

表面上看,这仅仅是丰家雷先生写的一个小故事而已。然则细细品察,李世玉寻找、发展“遇不着,不生气”这个理论的过程,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和应该握紧的“人生成长方程式”:干事创业的成功根本在于抓住了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规律,并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一次次的用实践去丰富内涵,并不断复制经验加速事物的发展,使之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成长为一张闪亮名片。

世界的尽头是哲学。李世玉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中面临的各个阶段、各个局面、各个方面的事情,其实都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去指导,如此,我们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