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赵青 ‖ 记忆与激励——一名曾经乡镇干部的《特别关注》情缘
来源:本站 作者:赵青 时间:2024-11-04 分享到:
我是一名远在齐鲁大地,从乡镇走到地市级机关的公务员,今年35岁,与《特别关注》相识12年。对《特别关注》的记忆,便是始于12年前乡镇工作时,但《特别关注》对我的激励,却充载了我1/3的人生,贯穿了我至今公职生涯的全部。
20世纪80年代末,我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的农村,泗水又是济宁市里最贫困的县。童年时代,除却课堂、书本外,接触最多的是泥巴、锄头、沙包、溜溜球,还有小麦、玉米、花生、地瓜等庄稼禾苗。没有像县城的孩子一样,有机会进入新华书店,没有像农村干部家庭的孩子一样,能够有接触机关刊物的机会。在那个时候,读书,尤其是读机关报刊类的书籍,是每一位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所无法企及的梦想。
2012年,我通过了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进入到乡镇工作。我清楚地记得那是9月3日,我步入金庄镇党政办的门,被安排在靠近门口东侧的办公桌办公。桌旁的空地上,就是待分发的报纸杂志,鲜红的标题“特别关注”映入眼帘。我深切的感受是,终于能够读到机关报刊了。也正是从这时起,看报刊、写通讯、练材料,成了公职日常工作之一,俗称“爬格子”的日子正式开启。
这写材料的活儿,一干就是12年。其间,从乡镇到了组织部,又到了纪委监委,现在来到市国资委,每有机会在综合科室读到《特别关注》,总是无比的亲切、触动。随着电子信息化的迭代革新,电子端查阅变得更加方便,“特别关注”微信公众号,是我每天必定浏览的“窗口”。
这些年来,我的通讯、散文、诗词,也先后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中国青年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国家和省市级以上平台发表,个人也成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的同时,也崭露头角,成为一名基层作家。这一切都离不开《特别关注》等报刊的持续激励。
这种记忆与激励,还将继续下去。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孔静 ‖ 永远的怀念
- 下一篇:下一篇:「读书有感」王爱玲 ‖ 读李木生老师的《秋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