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李传生 ‖ 读《行走在深处》有感
2024年8月19日在“济宁晚报•悦读银龄读书会”上,有幸聆听了满涛老师的精彩授课。他以自己创作的《行走在深处》为主线,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他的创作经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打开《行走在深处》的第一页,就被他那真诚的语言所感动。“我渴望摆脱肤浅,写一些有用的文字”,就是这句直击心底的话语,让我几乎是一气读完了这本充满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浓郁烟火气息的书。在这本《行走在深处》里,有对一些社会现象和重大国际事件的记录和思考,更多的是行走在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生活之中。
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他以记者敏锐的眼光进行报道和思考,然后以散文的形式加以描述和记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在“鱼台治水篇”里,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志和史料,发出了“美丽来不及呼喊便沉没下去”的感叹。但他不会停留在历史的悲伤之中,他的眼光是面向鱼台的未来。说到鱼台的治水,就绕不开当时的县委书记张程震和参加治水的八万大军。是他和八万治水大军用智慧、汗水,甚至是生命改写了鱼台的历史。“1964年鱼台人民在苦难重披下的拼力一搏”,由此改变了鱼台人民的命运,一跃成为了江北著名的鱼米之乡。“水稻的丰收是人力的胜利,是科学的胜利,是英雄的胜利,更是人民的胜利”,这是作者发出的由衷祝福和感叹。这应该就是他说的“写一些有用的文字”吧。他的目光高远,而步履则行走在生活的深处。书中“春天走过的村选路”就是作者深入到村选第一线的所见所闻。但他不是用白描的手法来做一个记录者,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体验、感悟和反思后,用散文的形式来抒发自己对村选的认识和判断。
如果说“鱼台治水篇”和“春天走过的村选路”是记者的职责使然,那么,“人间味道”系列篇就是一个有良知的作者,对自己天天面对的日常生活的一个白描。用八篇短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生活场景。民以食为天,在这八篇短文里,从“鸡鱼肉蛋”到“冰糕化水”,都是作者自己年轻时的亲身经历。光看这些题目,就能感受到作者青春四射的活力与对青春年少的留恋。飞逝的岁月改变不了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人间味道”是人们的一日三餐,“文化济宁”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寻味烟火”把餐饮做成了一种文化,把对人生感悟融入到日常的经营中。“没有人监督,全靠着耐心,与自己较劲,与生活较劲,直到成为一种习惯”。这是何等的毅力,给人以榜样,给人以启迪。徐磊的“漂汤鱼丸”,杨家的“林家湾炖鱼”,就是众多济宁餐饮文化中的佼佼者。诗仙李白和济宁有着割不断地情缘,“圣地诗魂”就是一篇介绍李白在济宁生活、游历和写下的那些不朽诗篇。“诗人虽已去,但孔孟大地并未遗忘他,这里---文脉永续,诗魂犹存。”在“文化济宁”这个栏目下,还有:大湖之韵、佛光普照、圣地匠心,这些文章都是对济宁文化的宣传和传承,都是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除去这二个系列篇目外,还有很多独立成篇的文章也有其独特魅力。“行走在深处”是这本书的书名,也是一篇充满了哲理与探索的美文。“而人的外貌若与心灵脱节,那美最为可疑”,这是“行走在深处”里的一句话。外在美是表象,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一个看似外在美的人,如若心灵阴暗,甚至是肮脏的,那也是另一种丑陋。只有外在美与心灵美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美。
“我从内心走向视野,不再留恋内心的风景。”这可能就是作者行走在深处的原动力吧。一个目光高远的人,他所关注的视角是独特的,也是敏锐的。在他的眼里,既关注激荡的风云,也亲近脚下的小溪。激荡的风云,会让他的思绪远飞万里。脚下的小溪,则让他的内心风平浪静。这样大开大合的磨砺,他会站得更高,看得越远。写出的文字更有穿透力和洞察力,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感谢满涛老师为我们奉献了一本独具特色的好书。行走在深处,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行走在深处,就会让你脑洞大开。行走在深处,就会改变你的许多认知。这就是我读完《行走在深处》最深刻的体会。
2024.9.25
- 上一篇:上一篇:「随笔」张振建 ‖ 鬼谷遐想一一初冬游淇县云梦山
- 下一篇:下一篇:「随笔」史丰磊 ‖ 好雨知时节一一读殷宪恩散文《在微山岛上感受霜降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