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马加强 ‖ 披星戴月的媒体人
初冬的早晨,雾气蒙蒙,寒意突显。我和几位媒体人一同从县城出发,赶往南阳古镇开展相关拍摄活动。身为好写之人,与媒体人是有很多共同话题的,都喜欢在观察中捕捉,习惯在聆听中汲取,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平日里,常在各种社交平台上见到媒体人,看他们西装革履的外表,听他们口齿伶俐的表达,每每都停留在羡慕不已的情愫里,但孰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呢?开车的是李士友老师,虽说我俩是头次见面,但我深知李老师是我县一位了不起的资深老记者,他常年奔走于各个新闻现场。李老师平易近人,谈吐风趣,就像自家的老大哥一样,他说写作人的脑回路要比常人多,就跟爱因斯坦那样。坐在后排的殷凤霞老师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大姐,三言两语后便打开了彼此的话匣子。我经常关注殷老师的视频号,其视频号亮点多多能量满满,没想到一颗匠心竟出自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大姐。途中,李老师跟殷老师说,今年的树叶格外的黄。殷老师随即反问了一句,“是吗?”我闻声后不由得望向车窗外,在熹微的晨光里,成片成片的黄叶依次划过眼帘,尽管已入冬时,但秋的韵味依旧。蓦然间,我竟想不起去年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继而心生惭愧......莫不是只关注了“岁岁人不同”,就误以为“年年叶相似”?
客船靠上红色码头,“南阳镇”的石牌坊耸于眼前,老家的亲切感透过薄雾扑面而来。媒体人一下船便开始马不停蹄地调试起他们的家伙什,或蹲或站或躬或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然不顾旁边的人怎么以为。一通操作后,无人机应声而起,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展翅像鸟,滑翔如鹰,用它那敏锐的眼睛抓拍着水乡生动的每一帧画面。霎时间,又有旅人踏岸而来,随声而望,见物而赞,纷纷被这媒体人炉火纯青的专业技能所折服。沿着南阳的青石板路,媒体人开始了悄然捕捉,着实不同寻常。踏上乡路,我习惯了大步流星,走着走着一回头,媒体人去哪了?驻足眺望,原来他们在后面。肩上背着各自的工具包,一台相机端在面前,稀碎的步子来来回回,他们走得如此之慢,慢得叫人怅然若失......在故乡来去匆匆了那么多年,我到底错过了多少美丽瞬间?为了抓拍一个镜头,媒体人往往要在原地等上好一会儿;为了定格一个画面,媒体人常常要反复地拍摄和取舍。就这样,走走停停,寻寻觅觅,媒体人把世间的图卷拉得很长,同时又将人生的趣味聚得很小,其间的功夫可是深着哩。
午后的天空突然阴沉下来,把白昼的时间压得少之又少,大运河上顿时有了种如诗如画的朦胧之美。媒体人沿着蜿蜒的运河岸漫步,寻位置,找角度,瞅时机,乐此不疲地追逐着自然美与人文美。刹那间,我看到李老师悄悄地蹲在了运河边,上身前倾,目不转睛,单膝几乎贴在了地面上,我极其幸运地听到了那清脆的快门声。而后,李老师缓缓起身,舒展了一下腿脚,面带笑容,隔岸传递着他心中的喜悦和骄傲,像是如获至宝那样。不用说,了不起的媒体人用他们最虔诚的方式与世间交换美好,此乃心有灵犀,更是双向奔赴。傍晚时分,我们才从南阳古镇返回县城。李老师依旧不辞辛劳地开车,这让同行的人心里很不过意。车子行驶在逼仄的湖堤上,穿行于茫茫夜色中,周遭的美好都静静地隐藏在了上苍的镜头下。坐在副驾的我满怀敬意地说:“真不容易,辛苦你们了!”李老师笑着回答道:“没什么,都习惯了,各行都有各行的不容易,我们也是累并快乐着,晚上回去还要把今天拍摄的内容编辑整理一下。”当晚明月当空,星星很亮,那光芒从乡村照耀至县城。不论何时何地,月始终是温暖的陪伴,而星则是无限的希望,披星戴月的媒体人啊,我是多么有幸能与你们一路同行!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孔伟建 ‖ 编辑札记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程凌虚 ‖ 从来佳茗如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