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王冲 ‖ 《鱼的眼睛》:恐惧背后的家庭觉醒与爱的重塑
近日,《鲁地文艺》发表了季爱梅的《鱼的眼睛》一文,读后感思颇多。
文章以一个孩子独特的视角展开了一段充满恐惧与成长的故事。小女孩在叔叔鱼塘捕捞场景中被鱼的眼睛深深震撼,那大张着、似恨似怨的眼睛,让她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与崩溃之中。这种恐惧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她飞奔回家躲在角落,即便面对父母的关心与不解,也难以释怀。
从孩子的恐惧反应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敏感与脆弱。而邻居张大妈提出的“驱邪祟”之说,无疑是封建迷信的体现,这也反映出乡村中一些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亲的理性态度,他坚决反对去刘二家求神拜佛,认为那是骗人的把戏。然而,父母却在这一事件中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从他们的争吵中可以看出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父亲的脾气暴躁、母亲的些许迷信以及家庭氛围的不和睦等。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只是暗流涌动,但在孩子出现心理波动时便集中爆发。
幸运的是,心理咨询医生成为了家庭转变的关键转折点。医生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这使得父母开始深刻反思。此后,家庭发生了令人欣慰的变化。母亲不再沉迷于闲聊与打牌,而是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父亲的火爆脾气也得以收敛,变得慈爱宽厚。家庭氛围从剑拔弩张变为温馨融洽,而孩子也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克服了恐惧,从害怕鱼的眼睛到敢于触摸鱼。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孩子克服恐惧的故事,更是对家庭关系、家庭教育以及封建迷信的深度审视。它让我们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极为细腻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家庭,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帮助他们克服内心的恐惧与脆弱;而封建迷信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唯有理性对待、积极改善家庭关系才是正道。
《鱼的眼睛》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许多家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为那些在家庭关系和孩子教育方面迷茫的人们提供了启示与思考,提醒着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用爱去营造温暖的家庭港湾。
- 上一篇:上一篇:「随笔」孙松花 ‖ 在困境中找到人生的地坛
- 下一篇:下一篇:「随笔」王爱玲 ‖ 无声的牵挂,有声的愧疚 王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