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相雷 ‖ 岁月深处的眷恋
在时光长河的幽深处,上世纪八十年代宛如一颗璀璨而温润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如同一幅朦胧而迷人的画卷,缓缓展开,那画卷里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蘸满了岁月的深情与生活的本真,让人一旦踏入,便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是我中学和大学的时代。每当我在岁月的此岸回首遥望,那片曾经的岁月便如潮水般涌来,裹挟着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将我淹没在往昔的温柔怀抱之中。
八十年代的天空,仿佛比现在更加湛蓝而澄澈,阳光也似乎带着一种懒洋洋的暖意。那时候,世界还没有被互联网的浪潮席卷,信息的传递缓慢却充满了仪式感。大街小巷里,自行车的铃铛声清脆作响,那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骑行在并不宽阔的路上,微风拂过脸庞,带来的是生活的质朴气息。
八十年代的生活,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虽没有如今的浓墨重彩与繁花似锦,却有着一种质朴而纯粹的韵味。那时,物质的匮乏是生活的底色,商店里的商品种类稀少,人们的衣着款式简单,家中的陈设也极为朴素。然而,在这看似单调的生活画卷中,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每一件生活用品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情感的温度,一把旧木椅,可能见证了一家人围坐闲谈的温馨;一台收音机,传出的袅袅之音,为平淡的日子增添了无尽的乐趣与遐想。带着天线的黑白电视机,一到晚上,便成了一巷子人围聚的中心。大家挤在一起,看着屏幕上雪花点闪烁中播放的节目,哪怕画面并不清晰,声音偶尔也会夹杂着杂音,但那欢声笑语却能填满整个院子。
还记得那些写信的日子吗?铺开信纸,拿起钢笔,一笔一划地倾诉着心中的思念、喜悦或是忧愁。信纸在笔尖下轻轻摩挲,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私语。寄信时,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封好,贴上邮票,然后满怀期待地将它投入邮箱,随后便是漫长的等待。等待回信的过程中,心中满是憧憬与忐忑,不知道远方的亲人会诉说怎样的故事,分享怎样的心情。那一枚小小的邮票,跨越千山万水,传递着真挚的情谊,让思念在时光中缓缓流淌。
抄歌词,也是那个年代独有的美好。翻开精美的笔记本,用工整的字迹抄录下一首首喜爱的歌曲歌词。从邓丽君的柔情蜜意到罗大佑的深沉沧桑,那些歌词如同灵动的精灵,跳跃在纸间。在闲暇的午后,或是静谧的夜晚,轻轻哼唱着抄录的歌词,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那美妙的旋律之中。每一句歌词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一扇通往情感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在青春的迷茫与憧憬中找到共鸣与慰藉。
剪报,则是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从报纸上剪下感兴趣的文章、图片,精心地粘贴在本子上。无论是时事新闻、文学佳作,还是奇闻轶事,都被我们珍藏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里。一本本剪报集,犹如一部部个人编辑的百科全书,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喜好。透过那些剪报,我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拓宽了视野,也在这一剪一贴中,培养了对知识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
做书签,是属于大自然与童年的浪漫。在秋日的树林里,挑选一片形状优美、色泽鲜艳的树叶,轻轻擦拭干净,然后用彩笔在上面写下心中的寄语或是一首小诗。或是将树叶夹在书本里,让它成为岁月的书签,每当翻开书本,便能闻到那淡淡的叶香,仿佛时光都被定格在那片树叶飘落的瞬间;或是将叶签送给心仪的伙伴,传递着一份纯真而羞涩的情感,无需多言,一片叶签便承载了所有的心意。
跳房子,那是街头巷尾孩子们的欢乐盛宴。一块空地,用粉笔简单地画出一个个方格,就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地。女孩们穿着花裙子,男孩们穿着短裤短袖,单脚跳跃在方格之间,笑声、呼喊声此起彼伏。游戏的规则简单却充满了乐趣,从一格跳到另一格,要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不能踩到线。在跳房子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遵守规则,懂得了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享受游戏的过程,收获快乐与友谊。那一个个小小的方格,仿佛是通往童年幸福的阶梯,每一步都跳跃着无忧无虑的时光。
还有那独特的笔友文化。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通过书信结识远方的朋友,彼此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交流着对文学、艺术、人生的感悟。笔友可能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但在一封封信笺的往来中,却仿佛成为了心灵上最亲近的知己。每一次收到笔友的来信,都像是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迫不及待地拆开阅读,然后在灯下认真地回信,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与心情。这种跨越空间的交流,让我们的心灵在文字的海洋中畅游,感受到世界的广阔与人性的美好。
那些儿时的玩伴,更是八十年代生活中最亮丽的色彩。一起在田野里奔跑嬉戏,追逐着蜻蜓与蝴蝶;一起在河边捉鱼摸虾,感受着河水的清凉与生命的灵动;一起在夏日的夜晚,躺在草地上数着星星,编织着关于未来的梦想。青葱岁月里的挚友,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瞬间。我们一起笑过、哭过、闹过,那些纯真的友谊如同陈酿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香醇浓郁。
那时的文学世界,宛如一片浩瀚的星空,璀璨夺目。苏童用他细腻的笔触描绘着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无常;莫言以其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展现着土地与生命的厚重;贾平凹的文字里流淌着对乡土人情的深情眷恋;张贤亮在苦难中挖掘着人性的光辉与希望;刘心武以独特的视角剖析着社会与人性的百态;王小波以其幽默诙谐而又深刻的文字,启迪着人们的思想与灵魂;王朔用他犀利的语言,反映着时代的变革与青年的迷茫;铁凝以女性的细腻与坚韧,书写着生活的多彩与人性的美好……海子的诗,则以其纯粹而炽热的情感,震撼着人们的灵魂,让我们对生命与理想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那个年代,文学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是我们在迷茫与困惑中寻找方向的灯塔。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虽然孤独、茫然,却又无比充实。那些文字,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了坚定的信念与追求。
然而,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曾经的风华正茂已渐渐远去,镜子里的容颜已刻上了岁月的痕迹。曾经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步入中年,肩负着家庭的责任与生活的压力。曾经的激情与冲动渐渐被平淡与宁静所取代,我们不再热衷于灯红酒绿的喧嚣,而是更喜欢在午后的阳光下,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享受着独处的时光。曾经羡慕成年人的自由,如今却深深怀念小时候的快乐。小时候,快乐是如此简单,一颗糖果、一次游戏、一个小伙伴的陪伴,都能让我们开怀大笑。而现在,生活的压力与责任让我们变得谨小慎微,说话做事都要小心翼翼。
回首八十年代,那是一段充满纯真与美好的时光。儿时的玩伴,那些一起度过的无忧无虑的日子,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青葱岁月里的挚友,陪伴着我们走过了成长的迷茫与困惑。第一次心动的异性,那份羞涩而美好的情感,如同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虽然可能没有结果,但却永远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人生就像是一场无法回头的旅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景与感悟。八十年代,是我们心中的一片净土,是旧时光里的心灵原乡。虽然我们无法再回到那个年代,但我们可以将那份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心底,用那份纯真与热爱,去面对如今的生活。在岁月的长河中,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心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不被皱纹侵蚀内心的活力,去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过好每一个日出日落。
2024.12.06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刘新铃 ‖ 米酒熏醉的故乡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蒋昭琨 ‖ 我喜欢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