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曹春梅 ‖ 寒至盛处春将临
冬至,像一位苍老而庄重的白发老人,在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这一日,悄然来临。
清晨,寒意透过窗户的缝隙丝丝缕缕地渗进来,仿佛冰冷的小手,轻轻触摸着我的肌肤。手机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姑娘,中午来家吃水饺。”我懒洋洋地说:“知道了,老妈。”
走在回家的路上,寒意在空气中弥漫,一阵风吹来,像无数根细针扎在脸上。远处的树木像是被大自然勾勒了轮廓,光秃秃的树枝,每一根枝条都在寒冷中微微颤抖,似乎在低声诉说着冬的严酷。
一进家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家中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温暖。母亲正在忙碌着,面粉在案板上堆成一个小小的“雪山”,老妈的手如同灵巧的舞者,拿起水饺皮,放上馅料,再把面皮双手合拢,一个个饱满而精致的饺子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福袋,蕴含着无限得幸福与期待,逐渐摆满盖帘儿 。
多年来,我有个习惯,一进家门,第一眼看见老妈就问我爸呢,看见老爸就问我妈呢。如今不一样了,父亲逝世已经半年多了。失去至亲撕心裂肺的痛无以言表,尤其每逢节假日,对父亲的思念更加强烈。父亲最爱吃水饺,经常说好吃不如饺子。我和老妈打过招呼,悄悄来到父亲房间,坐了好大一会。
“快来端饺子。”老妈在厨房喊,我赶紧去厨房帮忙。不一会,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那股氤氲的热气瞬间模糊了我的视线。夹起一个饺子放入口中,温热的感觉从舌尖蔓延开来,那浓郁的馅料香味充满了整个口腔。猪肉的醇厚、酸菜的酸甜、大葱的辛辣、生姜的微辣混合在一起,这是家的味道,深深烙印在味蕾之上。这是冬至的味道,是寒冷冬日里最温暖的慰藉。
常言道冬至大如年。冬至节气和其它二十三节气相比,冬至节气最伟大的意义在于一阳复始,万象更新。清代文献《广群芳谱》对冬至的解读, “斗指子为冬至,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生,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至。”从这古老的记载中,让人仿佛看到古人仰望着浩瀚苍穹,在星辰的指引下,敏锐地捕捉到这天地间微妙的变化。阴极之至,那是寒冷的极致,整个世界似乎被一种凛冽的寂静所笼罩。大地冰封,寒风呼啸,万物在严寒中沉默,这是大自然的一种内敛,它把生机与活力暂时隐藏起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在严酷环境下的蛰伏。
然而,就在这极致的阴极之中,却孕育着阳气始生的希望。如同黑暗的尽头必然是曙光的降临,这股初生的阳气,虽然微弱,却充满着无限的力量。是生命不屈服于寒冷的倔强。就像一颗深埋在冻土中的种子,虽然被冰雪覆盖,但它已经悄然开始孕育新的生命,只待时机成熟,便破土而出,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日行南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们生活在北半球的人白天的时间是一年当中最短的一天。这是一种宏大的宇宙现象,它提醒着我们,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与星辰的运行息息相关。在冬至这个节点上,我们感受到了天地的节奏,体会到了自身的渺小与伟大。渺小在于我们只是宇宙间的一粒微尘,遵循着自然的规律生老病死;伟大在于我们能够感知到这种规律,并且在其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方向。
冬至,宛如岁月长河中的一个静谧而深邃的节点。是一个让我们思考生死轮回与希望的时刻。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命也从未真正停止前进的脚步。死亡与新生,寒冷与温暖,黑暗与光明,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其实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每一次的结束,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的衰败,都孕育着复兴的力量。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劳碌,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遭遇寒冬,那些困境和挫折如同冬至的寒冷,让我们感到无助和迷茫。家人相聚的时光变得愈发珍贵,而冬至的水饺,就像是一根无形的纽带,将分散在各地、各自忙碌的家人紧紧地系在一起。它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家的温暖、亲情的珍贵。这小小的水饺,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像是一种传承,传承着中华民族古老的习俗。冬至吃水饺,是对传统的敬重,是对过去岁月的缅怀。
暮色悄然降临笼罩大地,无论冬天多么寒冷漫长,春天总会到来,只要心中有希望,便能在黑暗中找到那一丝曙光,就像在冬至的黑暗中等待着白昼渐长的那一天。人间冬至,点亮未来。
曹春梅,笔名嘉卉,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宁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中国审计报》《甘肃工人报》《江苏广播电视报》《江汉大学报》《山东工人报》《青年文学家》《京九晚报》《淮南日报》《劳动时报》《珠海特区报》《济宁晚报》《德州晚报》《自学考试报》《当代散文》、美国《海华都市报》等海内外报刊杂志。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马文海 ‖ 井沿儿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李传生 ‖ 回不去的故乡 ---读《就恋这把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