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瑞华 ‖ 小年
一入腊月,过年的事就进入倒计时了。
我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因为能吃上一顿肉,因为包饺子,因为穿一件新衣服,因为给大人磕头能得到一毛两毛的压岁钱。因为可以买一挂炮仗,拆开放兜里,想啥时候放就啥时候放。所以,一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感觉春节到来的好慢好慢。
腊月十六和二十一,就是大路口的年集,过了年集,就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也到了春节前年味最浓的时候,大街上已有零星的鞭炮次第炸响。
小时候不明就里,为何家家户户要在这一天打扫屋子,还要祭灶神。尤其祭灶神,不是封建迷信吗?
直到后来长知识了,才明白,原来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扫尘、祭灶神,是我国千百年来留下的一种传统习俗。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中国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中国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这天以后,人们开始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记忆里,这天一大早,父亲就和哥哥姐姐们把屋里的家具全部抬到院子里,用长竹竿绑上扫把,用毛巾包上头,清扫墙壁和房顶上的灰尘。等把屋内全部清扫干净,才把家具搬回屋内,窗户纸旧了,买张“水帘纸”(很薄的一种白纸,老家习惯称其“水帘纸”)糊上,再往窗户纸上贴张奶奶剪好的窗花,土炕靠墙的一面,换上新报纸,再贴张年画,窗花、年画一贴,就觉得屋里焕然一新,瞬间年味就出来了。除此之外,在这一天,父亲也会精心地打扫厨房。他把灶台擦拭得干干净净,将锅碗瓢盆摆放整齐。一家人齐心协力,让整个厨房焕然一新。
小年这天晚上是要吃水饺的。水饺熟了,奶奶先盛出一晚,嘴里念叨着:“老天爷爷,掀锅就尝,灶王爷爷,您吃水饺,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然后,在灶王爷神像前摆上黏糖和水饺,燃上三炷香,再到天井院里给老天爷爷摆上供果,依次虔诚地再磕三个头,一家人这才开始吃水饺。
吃完水饺,父亲把灶台旁熏得黑乎乎的灶王爷神像揭下来,贴上新“请”来的画像,画像旁再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最后把旧画像放在奶奶用秫秸蔑扎制的天马上点燃,嘴里念叨着,灶王爷爷,上天言好事之类的吉祥话,我们在旁边看着,仿佛真的就看见灶王爷驾着天马上天去给我们一家祈福去了。
后来,奶奶告诉我们,灶王爷爷上天后,要汇报咱家有几口人,需要多少口粮,黏糖是为了糊住灶王爷的嘴,到了天堂不说我们的不是,吃了糖嘴甜,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护佑大家吃饱饭,一年四季粮满仓”。
过了小年,奶奶就开始嘱咐我们,从今开始就不能随随便便说脏话了,说了脏话会带来晦气,影响新一年的开始。
小年是春节的铺垫和前奏,春节,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游子灵魂深处对家最深的眷恋,也是每个人心底最深的温暖。
- 上一篇:上一篇: 「散文」张克龙 ‖ 家乡美食:苲草丸子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白景兰 ‖ 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