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白景兰 ‖ 熔炉
人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意思是说人在社会这个熔炉中受到影响被同化后再次被塑造。生活中能起到这种作用的都可以被称为熔炉,济南周三读书会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熔炉。
初次听说周三读书会是通过济南张坤堂校长,他说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但周三读书会氛围很好,大家平等相待,畅所欲言,能学习到很多知识。他的话让我对周三读书会很神往,由于邹城离济南比较远,一直没能成行。
2024年11月6日,我终于有幸参加了济南周三读书会。距学习开始还有20多分钟,我和庆芝跟随张校长走进灯火通明的万泰会议室,那时前排已经坐满了读书会的文友。当几位大姐看到我们在张校长的引领下走进来,非常热情地把前排有桌子的位置让给我们。当时我心中就有一股暖流涌过,心中暗暗感叹周三读书会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那天恰逢孟昭峰老师的新书《远方飘来的风景》出版发布,我有幸获得了一本,在此深表感谢。李炳锋会长也把他的书《正骨》《一眼望不到边》赠送给了我们,我既开心又感激。
读书会很快就开始了,主持人首先播报了上周会员们的“战报”,谁在哪里发表了作品,或者获了什么奖,或者参加了什么重要文学活动,以此激励会员们的斗志。接着大家共同学习了余秋雨《中国文化课》里面的一文《圣殿边冻僵的豹子》,由一位女会员诵读,她一出口,我就惊呆了,声音甜美而且普通话特别标准,让我误以为她是播音员,后来才知道她是省朗诵协会的会员。诵读完后就是对《圣殿边冻僵的豹子》分析讨论学习环节。由资深的老作家先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顺序及写作手法,再分析文章的语言及修辞,最后分析文章的特色及要学习的优点。这每周的一学让初学者有了写文的头绪,让有基础的学者得到提升,让成熟的作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体会。久而久之,每个人都会发生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慢慢提升,量变会引起质变,最后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即使是写作小白,通过学习也会有华丽转身的那一天。
共同学习散文大家余秋雨的经典作品之后,就到了对周三读书会会员的习作诵读点评环节。第一篇是《杂面条》,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精准的点评,本文语言朴实,情感饱满,有时代的印记,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及动作的描写都非常到位,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凸显人物,结尾简洁利索,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美中不足的是主题不够鲜明,究竟要表达的是苦难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还是苦难生活中母亲对我的爱?如果结尾升华主题,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或许会更好。第二篇是《养猫》,养猫这篇文章文字很长,前面的开头进入主题比较慢。第三篇是一首诗《喝茶》,喝的是茶,品的却是生活;缺乏意象与诗意的语言。作者从味觉来表达生活之苦,还可以用视觉,如人的面相,手,衣着等。最后一篇是《那年冬天》,作者采用五感法把混乱的场面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读文字,那些场景仿佛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好的语言有极强的代入感,让人感同身受。
我参加过形形色色的读书会N次,但唯有济南周三读书会令我印象深刻,周三读书会现场气氛热烈,发言勇跃,不护短,以李炳锋为首的几位老作家点评精准,深刻、到位,非常精彩,每个人都受益颇多。
指缝很宽,时光太瘦。一眨眼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周三读书会就要结束了,李会长做了总结,也给大家提了要求,布置了新任务并邀我作了发言,感觉他真是细心又周到,读书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回酒店的路上,我无意中浏览到一篇关于济南周三读书会的报道,我才知道济南周三读书会成立于2011年,是纯公益文学组织。十几年来,创始人李炳锋始终坚持“阅读”和“创作”两手抓,做到学用结合。试想如果没有阅读,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空中楼阁;如果没有创作,阅读就无法升华和创造。正是这种两手抓和学用结合的理念让周三读书会的会员在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0余篇,出版诗歌散文集30余部;获得全国全省文学奖项20余个;创办分会和文学创作基地11处。同时读书会还多次获得各种荣誉。读书会之所以能获得这些成果和荣誉是和周三读书会“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作品说话,坚持能者为师,坚持五湖四海,坚持大文学观”的理念及模式是分不开的。
我感慨万千,周三读书会的这种理念和模式太好了。它把每一个会员的作品掰扯开来,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点评,指出不足。无形中开阔了作者的思路,每个人的点评就好像把一个泥塑打碎重塑,打碎重塑,打碎再重塑……在这一次一次的重塑当中,作者的思维和逻辑会有新的飞跃,思路会更多,新的灵感产生碰撞会爆棚,作者会快速成长。
纵观读书会的流程,有对上周会员们的“战报”播报激励会员,也有吸收(阅读),更有输出(写作),而且还有点评重塑,形成了一个闭环,会员不进步都难。很多周三读书会的会员通过读书会被重塑了思想和灵魂,脱胎换骨,产生了华丽的蝶变。周三读书会不正是一个重塑作家的熔炉吗?
李炳锋先生有一颗匠心,他赋予周三读书会的理念和模式让周三读书会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熔炉,它对每一个走进周三读书会的作者进行洗练,它将会塑造出更多的文坛新秀。
(作者系济宁邹城作家)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李瑞华 ‖ 小年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张春清 ‖ 趣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