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如德 ‖ 东河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村子的东边有一条河。人们都叫它东河。
东河其实不是河,而是被大水长期冲刷后形成的洼地。东河西南东北走向,西南方向高,东北方向低。每年夏天雨季,大水灌满了河床,水面宽广,十分壮观。
这一壮丽的自然景观,只有到了夏天雨季时才会出现。每当这时,人们都会成群结队地到河边树下乘凉,小伙子们则到河中游泳、洗澡,变着样式戏水打闹。还有一些胆子大点的孩子,爬上岸边的斜树上跳到水中,显示自己的胆量和跳水技巧。孩子们的表演引起旁观者的阵阵笑声。
有一年夏天,我被送到东河对岸村子里的幼儿园,也有人叫幸福园。尽管说法不同,其实是一样的,就是看孩子的地方。不记得是谁把我送去的,在幼儿园里不习惯,不少小朋友都哭过。
一天午休时,我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溜了出来,准备跑回家去。幼儿园离家不远,中间隔着一条东河。我走到河边,眼前是一片汪洋,没有了去路,也不知道河水深浅。
我回家心切,初出牛犊不怕虎,顺着河边往里走。河水越来越深,眼看着河水漫到了脖子,几乎灌到了嘴里。
这时我些害怕了,想原路返回,但又不甘心半途而废。河水在慢慢地流动,我的脚尖时而接地,又时而踏空,两只手拨弄着流水,借助着水的浮力一点一点的向前移动。过了河中心之后,河水渐渐地浅了,脚尖也逐渐踩着地面了。我终于上了河岸,回到了自己家里。
母亲看到我时非常吃惊,问河水那么深你是怎么过来的,要是淹死了怎么办?听母亲这么一说,我才知道害怕了,后悔自己不该私自回家。
也是在那年的夏天,东河里淹死了一个孩子。那个孩子是自己涉水时,在河里溺水身亡的。村民们都为那个孩子的不幸而痛惜。
好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谈河色变,大人们都反复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去东河里游泳。
到了秋天,东河里的水会逐渐减少。当剩下的水域面积不大时,村民们会一起下河抓鱼。每当抓鱼时,男女老少齐上阵。会抓鱼的,还真能抓到不少。东河里的鱼类繁多,有鲤鱼、草鱼、鲫鱼、黑鱼、鲢鱼、鳝鱼、鲶鱼,还有每年最先光顾这条河里的参条鱼。
东河是条季节河,只有夏天雨季时才有大水。为什么河里会有那么多鱼呢?有时还有一些大鱼。
夏天水多时,东河里的水会顺流而下,直接流向东边湖里,湖里的鱼儿遇到活水,则逆流而上。鱼游的速度很快,一直游到水的源头。东河的面广水深,大量的鱼儿会停留在这里。因此,到了秋天河水减少时,会有一次抓鱼的机会。
有一年夏天,东河里的水逐渐回落,河中的小道露出了水面。一天早晨,我去河边玩,在距离水面不远的地方,听到扑通一声跳水声,只见一条大鲤鱼跃出了水面,直接跳到小路上。我赶快跑过去,双手按住了那条大鱼。
我把那条鲤鱼抱到家里,母亲看到先是吃惊,问哪里弄来的大鲤鱼。我给母亲叙述了拾鱼的经过。母亲听后眉开眼笑,说你表姨嫁到村里几天了,今天想请她吃顿饭,正愁着菜不够呢,有这条大鲤鱼可应急啦!
那条大鲤鱼少说也有三四斤。母亲用它做了两道硬菜。席间,母亲还向大家叙说那条大鲤鱼的来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每到秋天,东河里的水会自然干涸。人们像往常一样,施肥耕地,种上小麦。东河的地质肥沃,小麦长势旺盛,第二年初夏定有一季丰收的景象。
冬季来临,村里有户人家会在河的低洼处挖坑取水。坑挖的很深,一直挖到泉水,泉水清沏透明。村民取水不是饮用,而是用来做豆腐。他家做的豆腐好吃,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每天做的豆腐,不到半晌就卖完了。他家的豆腐好吃,据说主要是水质好。
在大干快上那年,村里人说东河的地高低不平,涝了棵粒不收,旱了不能灌溉,于是组织社员对土地进行了平整。上百名群众一齐上阵,人多力量大,时间不长,东河就被彻底填平了。从此,再也看不到东河了。
后来我回老家,原来东河的上面已经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虽然已经看不到往日的东河了,可它曾经承载着我快乐的童年时光,记录着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它虽然是一条不起眼的河,可在我的脑海里依然会呈现出它原来的盛景,耳旁依然会传来那清澈荡漾的流水声。
东河,我心中一条永远难忘的河!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江夜雨 ‖ 金乡记忆│王丕庄:岁月沉淀的人文传奇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马文海 ‖ 窗外飘来一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