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鲍和祥 ‖ 盖蓜(pèi)子

来源:本站    作者:鲍和祥    时间:2025-01-22      分享到:

我先解释一下“蓜”这个字,它是指用秫秸(高粱)莛子经过双层紧密排列串在一起,再裁剪成需要的形状,通常都是圆形,如锅蓜、缸蓜。我今天说的“盖蓜子”,就是用这材料做的,只不过做成了一个小箱子,上面有盖,盖中间缝一布条,正对着的箱体上也缝一布条,系在一起可当锁用,类似于现在的床头柜,搁些零碎东西。

小时候放在我床头的就是这样的“盖蓜子”,它背面紧挨着秫秸箔墙,我的枕头又顶着“盖蓜子”,把它挤在中间。“盖蓜子”里大都是母亲做活剩下的布条,有的系在一起,有的团起来捆着,散落着的还有一些“破铺衬”“烂套子”,其实就是个杂货箱。

小时候的农村孩子没什么好玩意,就是一些土的掉渣,勉强可称为“玩具”的小东西,我都是放在“盖蓜子”一角,那里像是我的藏宝库。你像桃核、杏核、溜溜蛋、沙包、几枚铜钱;比较高级一点的,有从走乡串巷“嗬郎挑子”上买的印模、翻花等,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

印象最深的就是过年时。春节前腊月二十七八,父亲就从外地回家了,一辆自行车上装得满满当当,最常带回家的有带鱼、人造肉、粉条、糖果、年画等。我最期待最关心的就是鞭炮,父亲每年买回家的都是几盘电光鞭炮,这比农村卖的土制鞭炮质量好太多了,点着捻子后闪着电光,燃烧得很慢,用手捏住抛着放很安全。我都是迫不及待地藏起来一挂,拆了包装,再把鞭炮一个一个拆下来,放在“盖蓜子”里,搁着在春节期间慢慢放。我抓上一把电光鞭炮装在新衣服口袋里,专挑小朋友多的地方去放,这叫“谝谝能”,他们投来的羡慕的目光,最大程度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每次回老家,我都在小时候住的西屋里静静地站一会儿,回忆着儿时的一幕一幕。小时候睡的床或许被邻居搬去用了,心心念着的“盖蓜子”也早已不见了踪影,但童年的一切美好,永远都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