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李如德 ‖ 创作电视连续剧
我在法院工作期间,曾参与编写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永不倾斜的天平》,这部反映法官工作和生活的电视连续剧,在央视和省台播放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该剧曾荣获山东省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
1996年夏,山东省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杨主任和王导演、田编辑等一行数人,来到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他们带着省高院院长题写的《齐鲁法官》片名,拟以济宁法院和法官为素材,创作拍摄一部电视连续剧。希望济宁法院给予支持与合作。
省高院领导直接把电视剧创作合作的任务交给济宁法院,这种被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特殊待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济宁法院的领导非常重视,明确表示将积极配合,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我受市中院领导的委托,全程陪同田编辑进行电视剧素材的收集采访工作。根据双方的约定,济宁法院负责提供素材,省影视剧制作中心负责编写剧本。
我们先后在全市两级法院对部分人民法庭和优秀法官进行了采访,收集了一批先模人物的事迹材料,耳闻目睹了发生法官身边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收集了一些典型案例,有选择地观摩了法庭庭审,体验了法官的工作和生活,掌握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采访收集工作结束后,田编辑带着收集到的素材,进行了电视剧剧本的创作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努力,编写出了电视连续剧《齐鲁法官》剧本。该剧本报送省高院有关部门审查,其审查结果却出人意料。
省影视剧制作中心的几位领导再次来到济宁法院,商讨电视剧剧本的重新编写事宜,他们提出由省影视剧制作中心与济宁法院共同编写。根据影视剧制作中心领导的提议,中院领导同意由我参与电视剧剧本的创作工作。
我和田编辑在济宁包住宾馆,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不分昼夜地开始了剧本的创作。
我们以济宁法院和优秀法官为原型,从大量的案例中选择了既有代表性,又有故事情节的几件典型案例,拟定出电视连续剧的故事梗概。随着剧情的发展适时转换人物角色,使人物在剧情变化中具有存在的连续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电视剧故事梗概确定之后,我们便夜以继日地进行编写,对剧中故事情节、人物台词进行认真推敲,反复修改,不断润色,日臻完善。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重新编写的电视连续剧剧本《齐鲁法官》,报经省高院审查。省高院审查后,对该剧本表示满意,且没有提出修改意见。
1997年,春暖花开的季节,该电视连续剧在邹城市开机。在演职人员陆续到齐的当天,剧务组安排了丰盛的晚宴。席间,餐厅服务人员推出一个蛋糕,剧务组尹主任突然宣布为我祝贺生日。晚宴上,演职人员频频向我敬酒表示祝贺。
这确是我未曾预料的场面,是我有生以来所度过的十分隆重,而又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次生日。尹主任解释说,他是在住宿登记时发现了我的出生日期,因怕我不允许祝贺,才悄悄地进行了安排。
摄制组在邹城市人民法院审判大厅,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影视剧制作中心、省高级人民法院及济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开机仪式。
电视剧的审判场景主要在邹城市人民法院拍摄,外景及生活场景在邹城市孟府、择邻山庄及曲阜市等地取景。在拍摄过程中,邹城市人民法院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中,还有数名法院干警饰演了剧中角色。
这部电视连续剧,演员的阵容非常强大。如有西安话剧院著名演员徐正运,曾饰演过上百部影视作品,他还是一名特型演员,成功地饰演了国民党名将杜聿明。在该剧中他饰演民事审判庭庭长方铁。青岛市话剧院著名演员肖竹饰演了法院院长郑剑平。烟台市歌舞剧院著名演员王永泉,饰演了某企业法定代表人孟仙。
这些演员都非常敬业,从不讲条件,摆架子,耍大腕,而是谦虚谨慎,认真演好每一场戏。
拍摄工作安排的很紧奏,一天要拍二百多个镜头。晚上经常加班加点。我作为法院方的代表,在摄制过程中主要负责协调工作,几位导演也经常与我探讨场景布置是否合适,人物台词是否合法等问题。
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拍摄任务顺利完成。影视剧制作中心对拍摄的视频资料进行了认真剪辑、配音、合成等后续工作。
电视剧样片制成后,邀请了有关领导和部分法官进行了审查,广泛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对剧中部分情节进行了修改。最后正式定名为《永不倾斜的天平》。
该剧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济宁电视台播放,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是我国首部描写法官工作和生活,塑造法院和法官形象的电视连续剧。电视连续剧《永不倾斜的天平》,经济宁市委宣传部推荐,报经山东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评选。1998年2月获山东省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岳增展 ‖ 岁暮鲜欢,夜长少睡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高春云 ‖ 微山湖畔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