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李瑞华 ‖ 烟火氤氲,年糕里的悠悠馨香

来源:本站    作者:李瑞华    时间:2025-01-24      分享到:

腊月二十三乃小年,依习俗,自此日起,便步入了过年的进程。家家户户皆需制备诸多春节专享的特色食品,除了年馍、枣卷儿以及菜馍馍,还有每家必备之物——年糕,于鲁西南一带,俗称为“黏窝窝”。逢年过节,若缺了这年糕黏窝窝,年的韵味便会大打折扣。

去核的红枣、黍谷面、小米面,以开水烫过后和匀,捏成中间带有小窝的窝头形状,置入锅中蒸熟,便可享用。那又粘又糯又甜的黏窝窝,是乡亲们的最爱。黏窝窝亦称“黏黏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美好。我们鲁西南老家常见的黏窝窝与南方的有所不同,南方多采用纯糯米,有的地方甚至还会添加小麦面。就口感而言,糯米所制更为软糯。然而我们鲁西南所蒸的黏窝窝,则更为黏糯、香甜,倘若刚出锅就品尝,甚至可能会将牙齿粘住。据传,食用了黏窝窝能够粘住人们的嘴巴,自这日起便不可言说不吉利之语。

对于蒸黏窝窝所用的黍子,我一直充满好奇与神秘之感,黍子究竟为何物?难道不是谷子吗?母亲告诉我,谷子是谷子,黍子是黍子,虽说二者模样近似,仿若狗尾巴草,可仔细端详,仍存有差异。谷子的叶片背面并无绒毛,而黍子的叶柄之上覆盖着一层细密的绒毛,成熟的谷穗恰似粗井绳头,黍子则显得颇为纤细,一绺一绺的。黍子脱去皮壳研磨成面,便成了我们蒸黏窝窝所用的“黏面子”。

谷子与黍子产量甚低,种植时需耗费诸多精力,近些年来已无人栽种。

超市之中亦有黏窝窝售卖,不过大多是用黏玉米面掺和些许小米面制成,与正宗的黍子面相较,口感相差甚远。

怀念儿时母亲所蒸的黏窝窝,比邻家的更为甘甜(母亲特意多放置了些红枣)。刚出锅的年糕(黏窝窝),热气氤氲,散发着迷人的光泽。母亲用筷子挑起一个黏窝窝,递予我和姐姐,我们急不可耐地“嘶嘶哈哈”咬上一口,软糯的口感,香甜的滋味,瞬间于舌尖之上绚烂绽放。那一刻,所有的等候皆变得颇具价值,心中盈满了幸福与满足。

蒸好的黏窝窝,除留下自家食用的部分,母亲总会分出一些赠予周遭的邻居,让婶子大娘皆能品尝一番。庄户人家,整日生活在同一个村落,难免会有面红耳赤、口舌之争的时候,春节来临,在邻居间的你来我往相互赠送之中,所有的不快与隔阂早已消散无踪。

黏窝窝,不可多食,食之过量会导致消化不良。过年时,人们品尝黏窝窝不过是略作解馋,口中喃喃“年糕,年年高”。

如今,母亲已然仙逝,但每逢春节,依旧会忆起母亲以及她所蒸的甜糯怡人的黏窝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