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李如德 ‖ 过大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又一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要过年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也不清楚什么原因,对过年这个最传统最重要的节日,却越来越淡化了。再也找不到过去过年的那种感觉,再也品尝不到过年的那种味道了。
记得小时候有许多梦想和渴望,但最使人盼望的事莫过于过年了。在还没有进入腊月之时,早已是翘首以待了。
为什么要盼望着过年呢?因为一年当中,最快乐最悠闲的时光就是过年。过年时不仅吃得好,穿得好,还能探亲访友,观景听戏,无拘无束,尽情地分享着节日的气氛,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愿望。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算进入年的氛围了。从这时起,人们便有计划,分步骤,有条不紊,马不停蹄地开始忙年。
忙年是一项非常快乐的事情。每当筹办完一件事项,购买到一件满意的年货,心里总会充满着喜悦。
过年需要准备的物品很多,因各家的经济情况不同,条件各有差异,筹备起来也有所差别。一般来说,下列几件事项应该列具筹备之中。
购买年货。要根据家庭条件和需求来确定。既要保证家庭的使用,还要考虑走亲访友,招待客人之需。购买物品既不应浪费,又不能遗漏。有些物品买早了不行,买晚了又怕买不到,还应早做准备。
蒸馍馍。蒸馍馍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事项。蒸馍馍多在腊月下旬进行,一次蒸的很多,能足够吃上一个正月。
馍馍的面粉主要由玉米和黍子混合而成,以玉米面为主。因为颜色是黄色的,也称之为黄馍馍。黄馍馍里面装有馅子,馅子有地瓜、豇豆、绿豆和红枣等混合而成。
另外,还要蒸一些白面馒头,大年初一食用和节后招待客人。有些心灵手巧的主妇,还要做一些类似动物、水果样式的食品,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油炸食品。在不少地方也叫过油。经油炸过的食品不仅好吃,而且也便于存放,不容易变质。添加佐料、辅食简单加工即可食用。油炸食品主要有炸丸子、炸鱼、炸酥肉、炸藕夹等。
煮肉。春节前夕,要把节日期间吃的肉煮熟,剔骨拆好,切成小块,食用时加热即可。还有的将煮熟的肉排放在盆里,撒盐保质,食用时改刀加热即可。
剁馅子包饺子。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初一当天,一般不吃肉馅的饺子。据说吃了什么肉馅的饺子,家里就养不成此类动物。这种说法虽然很多人不相信,但许多人还是不吃肉馅的饺子。
饺子馅子多是胡萝卜、白菜等。蔬菜要经过开水煮烫,挤压脱水,剁碎后添加佐料。有人在街上摆开桌子压菜挤水,往往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参与互助,形成和谐友好的气氛。
贴春联。过年贴春联这是家家户户必做的事。买春联花钱不多,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春节前夕,春联到处都能买到。一些有文化的村民,也挥笔泼墨,自愿为大家写春联。春联在除夕张贴,贴在门的两侧。在家具、粮仓、大缸、大树或显眼的地方贴上福字,以示福运到家。贴上春联,年也就算办齐了。
放鞭炮。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买鞭炮,不仅孩子们喜欢,也是过年的必备之物。条件好的还要买些二脚踢、大地红、礼花之类的花炮。小孩子在除夕之夜就开始燃放,一直持续到深夜。大年初一,打开房门,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据说放鞭炮能驱妖除魔。在煮饺子时,同时要点燃一挂鞭炮,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盘盘香喷喷的饺子端上了餐桌。
穿新衣。大年初一,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穿上新衣服,这是母亲提前为孩子们准备的过年礼物。既使条件不好的家庭,也会尽量为孩子做双新鞋或买顶帽子、围巾之类的物品。生怕孩子受到委屈而失望。然而,许多父母却舍不得为自己添件新衣服。
压岁钱。挣压岁钱是孩子们过年时的一种期待。父母在除夕之夜,分发压岁钱,其他的则是在拜年或走亲访友时发给。过年之后,小伙伴们会聚在一起比谁挣的钱多。喜悦之后,大部分压岁钱还得上交,这些钱大多是用父母的钱换来的。尽管如此,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过年时经历的事情很多,如除夕要去祖坟上祭拜;初一给长辈们拜年磕头;初五是破五,送穷神、迎财神;初七晚上要点燃火把,送火神;正月十五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迷等等。
过去过年的这些传统和习俗,都给童年的我留下了美好而又难忘的记忆。以至在多年之后仍回味无穷……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孔令武 ‖ 相伴书香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商海蠡测 ‖ 人生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