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马加强 ‖ 古留初印象

来源:本站    作者:马加强    时间:2025-01-27      分享到:

迎春时节,微山益起来助学团一行3人到微山岛镇参观回访。尽管多次前往美丽的微山岛,但还是有不少没去过的地方,就比如岛上的古留村。

古留村位于微山岛镇西南部,距镇驻地约3.1公里,由原墓前村和原万庄村合并成的新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两千余人。沿着逼仄的村间小路,两旁的民居俨然,树木挺拔,乡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行至古留村,眼前一亮,一列老机车从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穿越而来,几处关于铁道游击队故事的铜像格外抓人眼球,炙热的情愫顿时荡于心中。走近每一处铜像,战士坚毅的神情清晰可见,枪支斑驳的沟壑深浅可感,战斗封存的画面壮烈可想,无不令人肃然起敬。驻足眺望,天际开阔,无垠的天空下有一垄垄温润的土地,有一道道泛黄的油菜花,叫人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蓦然回首,遇见一个熟悉的面孔——张冠群。2011年,初入社会的我被安排在县残联的托养服务中心工作,期间曾多次随队参加残疾人运动会,也由此认识了负责宣文工作的冠群哥。冠群哥为人热情,待人厚道,常与我们那帮残疾人专职干事打成一片。后来我离开了残联系统,而冠群哥则一直在县残联工作,虽说彼此离得不远,但却很少碰面。在微山岛镇古留村党群服务中心,我和冠群哥亲切地交谈起来,竟没想到他现在又多了一个驻村书记的身份。后得知,2023年11月份,按照上级组织的安排,他被县残联派驻到古留村任第一书记,此后就进入了两头跑两头忙的工作模式。

漫步于整洁的古留村,聊起驻村工作的点滴,张书记的脸上流露着激动的神情。他说,尽管从县残联到古留村的路程不算远,但这段心路却比较长。在县残联接触的都是残疾人工作,到了村里则常与村民打交道,角色的转变和担子的不同都给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留村也是名副其实的小渔村,渔民生活淳朴,多以打渔织网为生,厚实的手茧和皲裂的脚跟是勤劳最好的写照。作为第一书记,深知肩负着重担,要谋划好村庄发展、带动好班子奋进、解决好群众关切;而身为一位残联工作者,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更好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当中,则显得更为重要。

驻村工作后,张书记在村两委的支持帮助下,开始深入村落调研民情,走访贫困户,慰问残疾人,为村民解决急难愁盼的事情。他说,唯有深入基层,才能调研到实实在在的民情,才能知道村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唯有躬耕基层,才能为群众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所谓的美丽乡村建设应该由内而外,把村民内在的真善美一点点汇聚融合成村落的外在美,这样的美才更真实,也更长久。

老砖老瓦老宅门,新木新草新气象,在古留村,我们见到了《铁道游击队》创作纪念馆。据了解,《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刘知侠就曾在这一带采风居住过,村里为此修建了纪念馆。推开记忆的宅门,走走停停,跟随着张书记一起探访那段峥嵘时光。馆内简洁,陈设古朴,一厅一室一书房,一桌一椅一床柜,上上下下都有风霜刻下的痕,边边角角都日月烙下的印。不甚平整的土坯墙上贴着一张张老照片,既有《铁道游击队》的人物剧照,也有重大战斗的路线图。张书记生动地给我们介绍着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事迹,讲述着电影《铁道游击队》的创作经过。他说,红色基因是一代代人砥砺奋进的精神图腾,红色文化则是振兴家园的根基所在。革命先辈曾为了解放事业在古留村战斗过,如今在党建带队建的引领下,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持续加强,我们要为了振兴乡村的新事业在此继续战斗下去。

不得不说,古留村位于风景如画的微山岛5A级景区内,村落发展要立足实际且服从大局,同时还要从长计议。张书记介绍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古留村先后完成了微山岛中心渔港建设项目、廉政文化广场、家风家训展览馆,目前正计划投资休闲渔业公园和二期中心渔港建设两个项目,还将进行渔港经济区的整体规划及建设。下步,古留村将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盘活闲置资源,全方位丰富产业结构,多角度提高集体收入,努力实现经济建设重点的转移和发展转型,相信古留村的明天会更好。

站在古留村党群服务中心跟前放眼,肩背书包的孩童跳着步子往家赶,手夹香烟的老者哼着小曲走到了石凳前,炊烟袅袅,狗吠声声,美丽的古留村一下子定格在了绚烂的夕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