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尚振江 ‖ 运河记忆——“三.六.九”朝外走
临天明时,还躺在暖和被窝里正酣睡着的我,突然被一阵的“通通、砰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醒,我努力地睁开眼睛打开手机瞅了一下,才早上的六点来钟,又掀开窗帘朝外面看,外面黑漆漆的天空被照的通亮,我心里直犯嘀咕:“咦,这乍搞的?外面天色黑漆漆的还没放亮?这小区里又放鞭炮又亮灯的,这大年三十初一守岁熬夜还没好好歇过来,现在乍还有人不消停折腾呢”,后来又突然猛想过来:“噢,今天是春节的正月初六,是出行的好日子,有的人们过完了春节,今天该收拾好行李,要返程回单位上班啦,还有些开大卡货车的司机朋友,这个时候也挑选个好日子,讨个吉利,顺顺当当地准备发动车子出发上路啦。
我记得咱们中国民间有一种传统风俗,特别是在鲁西南这一带还非常盛行,这就是讲究个:“三.六.九,朝外走,二五八,好回家”的说法。每当在三.六.九的这一天,坐车出行的人们比平常得要多些。我记得早就观察到这种现象,小时候,家住的地方离济宁火车站比较近,我闲余没事,好常到火车站这个地方去玩耍,每每看到当逢“双”三、六、九日子时,火车站里出行的旅客就特别多,候客大厅的座椅坐满了人,在火车站广场上和售票处也挤满了人,旅客们,他们扛着大包袱小行李,肩膀上驭背着很沉重的家用东西,携儿带女,在火车站广场、候客厅和上车排队检票的地方,排成了一条条的“长龙”队伍,等待着进火车站上客车。那个时候坐火车朝北方向,下东北的人们比较多,人们乘从“济宁到哈尔滨”的K456、K457绿皮车次慢行客车往返,坐火车到地方得行驶二天二夜48小时才能到达。这坐火车也是挺辛苦和劳累的,上了车有座位坐还好,如果车上人多拥挤没有座位,那就得站立着,等有的旅客在前方车下车,腾出空座位来才能落坐,如果运气不佳,那就得在车上长久时间地站着,甚至有的旅客一路上站着,到下车目的地,也没有能捞到座位坐。那时候的人们站立久了,腰痛腿疼关节酸麻都失去了知觉,等歇息好几天才恢复过来。
当年我们鲁西南这个地方,河南的东部、安徽省东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的人们下东北的多,这一带由于紧挨湖区,地势涝洼,常年赶上夏秋里连续降雨,积水排不及时,遭受洪涝水淹的灾害天气多,或者在春天里,久旱不下雨,地里庄稼作物被旱死,如果再遇到蝗虫蚕食灾害.,地里的庄稼叶子“刷刷”啃干枯死,这就出现了“十年九不收”的歉年。人们为了填饱肚皮不让被饿死,啃树皮挖野菜不够,为了“混穷”,只好背乡离井,掂起“讨饭打狗棍”,举家老少出外去逃荒要饭。当大家都听说“东北”那个地方,地旷物丰人口少,只要肯下力气吃点苦,在春天里刨开被冬天冰封的土地,撒下麦子、大豆、高梁的种子,不用大管,那黑油油地肥沃土地里,就能长出很旺盛的庄稼来,保你秋来大丰收,不愁吃穿不愁喝,就象一首古诗中所说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另外,还听说东北那个地方,当时到处都建工厂,说不定被招工,还能当工人,“端上铁饭碗”拿上稳定的工资呢,以后说上个好媳妇成个家不愁”,所以人们就出山海关,闯关外下东北啦。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闯关东下东北的人们特别的多。
人们要远行涉足出门,有经验的人,都想法设法避开“三、六、九“双日子”,而改为“一、五、七“逢单”日子出行,这样坐火车就没那么拥挤和费力气啦。
我记得,当年坐火车时,就赶上了这么一回,好容易给打仗似的硬挤上了车,上车后挤来拥去的却没有找到座位,那年,我在泰安电校里学习,学习考试完后,便买火车票,由泰安到济宁返程回家。等买了车票奋力挤上了绿皮客车后,车厢里站着坐着的,人们拥挤的连个插脚的空都没有,因人多,在车厢里还散发着各种难闻的混浊气味,可挤上来了,想下去退票也不容易啦,只好将就凑合着跟着这趟车走吧。可赶上坐这趟慢车可真够受累的,坐车时间长不说,车慢得却真让人难受,大小站都得停不说,到了磁窑、兗州这些大站,还得停下来错车等,慢车让快车先走,这一错车停车都得等个把错小时。我记得当时由于连续好几天学习考试很疲劳,好不容易挤挪到一排座椅下边,上边座位上有人也不管了,人钻到座位下的空地处,铺了张报纸躺到座椅下边就呼呼地给睡着了,这一睡倒也不知道啥时候到的终点站济宁,一起上车的同事连续用力推我几次,才把我叫醒,那会真是乏力太困了,在上车时还阳光灿烂,可到下车出站时,则满天的星星,这车慢得真好比“蜗牛”,不知走了几个小时才到了目的地。所以那个时候赶点坐火车就是活受罪。
在鲁西南我们这块地方,还有一种说法:“二、五、七“”逢单”数回家过年”,这种说法,就是说,在外地的人们要回家过年了,选择的日子一是图个数字上的吉祥平安,二是出门在外想图个顺利,即“二个要点”,安全第一、不贪小利;五个忌讳,一,不轻信陌生人、二,不独自外出、三,注意安全;四、行为规范、五、看人、看路、看环境。八、八件事没做好不回家,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任何一条违犯了,对不起祖宗,无脸面对家人。还有“七不出门,人不归家”的说法,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得备齐全,才放心地出远门。
这就是传统习俗要遵守,选好日子出远门,平平安安回家园。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李如德 ‖ 法官演讲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高晓华 ‖ 我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