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王冲 ‖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一我眼中的朱继德先生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在漫漫的人生旅程里,我们会邂逅诸多形形色色的人,而朱继德先生,无疑是我生命中极为特殊且难忘的存在。《论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朱继德先生的相识相知,恰是一场充满惊喜与收获的奇妙旅程。
初次听闻朱继德先生的大名,是在一场易经学习交流会上。那时,先生的名字在一众研讨者的口中偶尔提及,如同隐匿在云雾中的高山,虽未得见真容,却已让我心生向往。在那个充满智慧碰撞的场合,他的观点和见解新颖别致,以至被人频频引用,神秘的色彩悄然在我心中晕染开来,也勾起了我对这位“奇人”的强烈好奇。
后来,缘分的丝线将我们牵至济宁市读书协会。在这里,我第一次真切地见到了朱继德先生。初次见面,他脸上那温和谦逊的笑容,瞬间打破了我心中所有的距离感,让人如沐春风。他的言行举止间,透露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气质,无需过多言语,便能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真正与先生熟知并深入了解,是在去青州的研学路上。一路上,我们畅所欲言,他渊博的知识储备、独到的见解以及对各类事物深刻的认知,令我深深折服。谈及历史文化,他能引经据典,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史记》的风云变幻,侃侃而谈;探讨文学艺术,他更是见解非凡,无论是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还是书画艺术的笔墨意境,都能深入浅出地剖析。他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钻研精神,在每一次交流中都展露无遗。多年来,他潜心研究《论语》,见解独到,在各种场合讲解近百场,结合现实生活,深入浅出,每一次聆听都能让人茅塞顿开,获得全新的感悟。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朱继德先生硕果累累。他偏爱诗词歌赋楹联,也擅长作词作曲,在文学艺术领域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创作的大量书画艺术评论,文字专业精准,认知前瞻,让人不得不为他深厚扎实的文学造诣和艺术学养所折服。他的作品多见于省市专业报刊,甚至在国家级艺术期刊也有诸多篇章发表。不仅如此,他还撰写过上百部艺术片、专题片的解说词,其影视作品在各级电视台播出后,广受好评。
除了文学创作,朱继德先生在文化艺术的组织统筹方面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他曾先后担任多个刊物的编辑、主编职务,还主编了报告文学集、书画集十余部,为济宁文化界做出了斐然的贡献,得到了业内元老的高度评价。
在社会活动中,朱继德先生也积极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他身兼数职,是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济宁市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还作为区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建言献策,提出十余项提案。作为九三学社社员,他的多篇文章在社内传播并在公众号登载。
朱继德先生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每一次与他交流,都能让我汲取到新的知识和力量。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也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追求知识和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先生必将在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继续绽放光彩,创造更多的辉煌,正如李白所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宋军 ‖ 废纸三千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江夜雨 ‖ 金乡记忆│光善寺:千年古刹的辉煌与沧桑